第1969章

“荆州对朕忠心耿耿的三五人之中壮丁尽去,剩下的老弱妇孺能支撑朕的统治?”

胡问静长长叹气:“朕错就错在喜欢用精兵对付菜鸟,想着少死几个人,却没有注意到死的都是忠心耿耿的人,活下来的都是不忠心的人。朕太缺乏经验了,山贼头子还知道保留实力呢,偏偏朕不知道!”

一群人脸色都很难看,尤其是白絮回凉等武将,细细想来荆州带来的老兵果然越来越少了。

胡问静道:“朕的计划很简单,对朕忠心的人太少,那就增加对朕忠心的人。”

“冀州幽州百姓快被胡人吃掉了,朕出兵杀胡人,救民于水火都不足以形容了,这是救民于砧板啊,冀州幽州百姓定然对朕感激不尽,忠心耿耿。”

“在一个战壕待过的才是同袍,三同兄弟感情最铁?这些是与朕一齐杀贼可以比拟的吗?冀州百姓与朕并肩而战,一齐流血,一齐杀敌,这还能不是朕的铁杆拥护者?御林军也不过是如此而已。”

“冀州幽州百姓不多,又被胡人杀戮,加起来可能也就只有几十万人?够了,足够了!朕迁都冀州,将幽州冀州百姓尽数集中在新国都周围,有几十万忠心耿耿的百姓卫护朕,朕再倾斜各种政策,三年集体农庄储备粮食开垦荒地,三年后取消集体农庄,按照人头分田地,而其余州郡依然是集体农庄制度,冀州幽州百姓定然会对朕三呼万岁,誓死效忠。”

“中央军不稳?朕有几十万忠心的百姓可以镇压一切中央军!”

“其他各州郡的农庄士卒不稳?朕有几十万忠心的百姓可以组成新的农庄士卒!”

“农庄制度依然有门阀隐患?幽州冀州的门阀尽数以从贼从胡人之名杀了,朕怕什么门阀隐患?”

“缺乏文官?朕手把手教!不过是管几十万人而已,又有何难。”

一群官员看着胡问静,洛阳官员飞快地想到了胡问静每战必争先,原来一开始就打着借并肩作战的袍泽之情拉拢将士?有人心中暗暗摇头,这是武将的手法,不是帝皇的手法,帝皇怎么可能与所有将领所有是并肩而战,胡问静的格局果然小了。

回凉等人却重重点头,这也是一个办法,有几十万人的根基,大力鼓励生育,每人生三个,每过十五六年人口就翻一倍,三十年后天下就固若金汤了。

胡问静平静地道:“然后朕失败了。”

“被朕裹挟杀敌的数万冀州百姓几乎是尽数背叛了朕,而且几乎是不带犹豫的,就在朕大胜了胡人先头部队之下,数万冀州百姓被胡人喊了几句‘鲜卑人不吃人’、‘我等是幽州刺史的手下’等等轻飘飘都不会有人信的言语后,数万人就叛变了。”

胡问静苦笑:“老实说,当时朕真的愤怒到了极点。”

回凉等将领一齐看着胡问静,好些人心有余悸,胡问静的计划中有数万冀州百姓与她一齐作战,那自然可以守住了乐城,但是没想到数万冀州百姓背叛,计划中故意大摇大摆出征,故意用所有人都能看懂的战略步骤钓鱼等等细节立刻成了自掘坟墓,胡问静没坑死自己真是老天爷给面子。

胡问静拍拍胸口:“幸好朕没带上问竹啊,果然做事要谨慎。”小问竹听到自己的名字,抬头看胡问静,委屈的扁嘴,然后又欢快的吃鸡腿。

一群人凉凉地看着胡问静,贾南风干巴巴地道:“所以,你吃胡人了。”还以为胡问静疯了,原来是因为遭受背叛之后愤怒无比情绪失控,这才做出了极端的事情啊。

胡问静摇头不答,道:“朕其实想过被朕裹挟的冀州百姓的忠心度问题。被朕屠城后留下的百姓哪有忠心度?所以朕要的其实是被朕屠城的消息吓坏了,主动投降的那些冀州百姓。朕有屠城的恶名威慑百姓,但又与那些百姓没有真正的仇恨,那些百姓有与朕一齐作战的际遇,又见了胡人吃人的凶残,应该会飞快地投靠朕,对朕忠心耿耿的。”

“可惜朕想得太简单了。”

“朕杀人如麻,朕屠城,朕不在意人命,朕凶名赫赫,可是这些统统没有让冀州百姓畏惧。刀子不砍在自己的身上,谁会记得痛?金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人的记忆只有三天。那些冀州百姓以为跟着朕作战就是自己人了,朕杀人屠城就是他们杀人屠城,一点点都没有与被杀的冀州百姓共情,丝毫都没有赶到畏惧和痛苦。”

“更糟糕的是朕大意了,朕当时只想装出为了民族为了百姓采用铁血手段杀尽胡人,为了大局憎恨一切懦弱的百姓,想用鲜血杀出一个强大的民族的伟大形象,很多细节只注意树立朕的凶狠和残忍,恐吓百姓死战,完全没有想过派人在百姓中宣传跟随朕作战的好处,比如跟随朕作战以后就是朕的御林军,人人有田地分,有大房子住,餐餐吃牛肉等等,结果百姓完全不觉得跟着朕并肩作战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