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0章

兵法有云,“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打仗就是要动作快,今日还在黄浦江,明日就杀到了北戴河,一口气干掉了所有敌人,哪有明明兵力占优,粮草占优,人口占优,却傻乎乎地停下来休战的?秋风扫落叶还讲究一个快字呢。

洛阳朝廷上下对胡问静终于脑子清醒决定一口气打爆所有敌人,统一天下什么的很是高兴,胡问静称帝也有些时间了,没帝号没国号很是尴尬,官方的借口一直是革命还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但是这个借口在实际中遇到的麻烦极其的大。别人开口闭口就是“我大缙”“我大汉”,胡问静的子民能够怎么自称?唯有含含糊糊的“我朝”二字而已。若是胡问静这次迅速消灭了其他各路势力统一了天下,这登基大典和正式立国就终于可以上了日程了。

胡问静对幽州冀州用兵会不会失败受挫?朝野就没人想过这个可能性,胡问静兵强马壮人多势众还会打不过其他人?真是白痴的问题。

各地官员喜气洋洋,有的催促着准备张灯结彩喜庆陛下登基,有的急忙开始准备运输粮草,虽然这些粮草运输到了陛下的大军之中后本地的百姓肯定只能吃野菜粥了,但是为了统一大业委屈百姓坚持一下还是很容易让所有百姓理解的,打完了这一仗天下太平,继续十天吃一次肉,偶尔吃一段时间的野菜粥就当忆苦思甜了。

一片欢喜之下,去泰道人却脸色大变汗流浃背,附近好些官员吓了一跳,难道去泰真人是司马越或者胡人派来的奸细,所以才会对胡问静要统一天下脸色大变?

去泰真人大骂:“奸细你个头!一群蠢货,你们仔细想啊,我们都要倒大霉了!”

一群官员莫名奇妙,胡问静打幽州冀州关我P事?

去泰真人要哭了:“(弩)啊!箭矢啊!”

其余官员立刻脸色大变,泪水打转。

胡问静计划用(弩)箭横扫天下,这个方式不可谓不“成熟”,一点点新鲜的味道都没有。《史记??孙膑传》“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汉书??李陵传》“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听说去泰真人如今主持的农具、(弩)箭等等的流水线制作工艺就是延续了大秦的方式,瞧,华夏用(弩)箭的历史源远流长得很,又有什么稀奇的?

但是使用(弩)箭或者弓箭作为主力战术武器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烧银子和烧时间!

每一支射出去的箭矢都是银子啊,还不好制作,铁箭头还能凑合,锋不锋利不是那么重要,但箭杆却讲究极了,能够使用的材料只有那么几种,又是挠度又是硬度,做把千锤百炼的长刀都没有这么费力。

去泰真人等人一直拼命地催促工坊的工匠加班加点制作箭矢依然不能保证产量,巧妇乃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幕僚怎么制作箭杆?去泰等人的箭矢的产量只能保证(弩)作为防守反击中的辅助利器,若是作为主力甚至唯一的武器……

去泰真人和一群官员想到胡问静带领上万大军,面对敌人大声地喊叫,“大风!大风!”然后万(弩)俱发,箭矢遮天蔽日的射向敌军,不等箭矢落地,又是一次“大风!大风!”,又是一轮遮天蔽日的箭矢,而后一口气重复了一百次,敌人浑身上下插满了箭矢,地面上无数折断的箭矢,去泰真人和一群官员就想绝望极了。

你丫的射的倒爽,可知道这是无数弓箭做了三个月乃至三年的产量吗?

去泰真人一边调动所有库存的箭矢运往邯郸,一边飞鸽传书给胡问静,坚决反对十日后用(弩)开路剿灭四方逆贼。

打仗是应该的,扫平天下是应该的,统一天下更是应该的,拯救汉人消灭胡人那是神灵一般的功绩了,但是!但是!但是!除非神灵能够变出几千万支箭矢,不然美好的愿望就必须要改变。

要么延迟出战,要么依然采用长矛刀剑为主,箭矢为辅的传统战术。

“……微臣调尽荆州、司州、扬州、豫州的库存,仅有(弩)矢五十万支……”

五十万支(弩)矢很少吗?五十万支(弩)矢分部在各地足够让无数想要挑战朝廷威严的贼人、流民、叛军浑身发抖了。

五十万支(弩)矢很多吗?上万中央军士卒平均一人五十支(弩)矢,一场大战后搞不好就射出了二十万支箭矢,算上能够完好回收的(弩)矢,应该可以支撑到打第五次大战。

回凉怒了:“第五次大战?什么叫做大战?什么叫做第五次?我与王弥打了一日一夜算一次大战还是算十次大战?去泰真人就是个军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