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4章

忽然,走在最前面的人猛然伏下了身体。其余人立刻浑身僵硬,急急忙忙跟着伏下了身体。

那最前面的人仔细地看轻轻地摇手,一群人急忙躲进了路边的树林之中,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前方有一个红红的光点越来越近,有一队官兵举着火把从官道上经过,不时仔细地打量四周。

躲在树林之中的人坚决不动,所有人在出发前都听过一句话,就算是官兵走在你的头顶向着你撒尿,你也绝不可以躲,更不能发出一丝的声音。

那队官兵慢慢地经过,没有发生撒尿的狗血情景,树林中的人再次出了树林,领头的人飞快地打手势,天亮前必须到达下一个树林,然后在树林中待一整天,直到天黑才能再次出发。

一群人用力点头,为了能够去集体农庄昼伏夜行那是必须的,想要去好地方一定会受到无数人的阻挠。

天亮的时候,众人躲在了一个小树林的深处,四周没有人影,有人用满怀幸福的声音低声唱着歌:“……集体农庄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天天有饱饭十天有肉吃……”

无数人在歌声的激励下奋力向胡问静控制的地区前进,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加入集体农庄!

第288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清河。

大堂外的迎春花已经开了,在风中摇晃着,一点点香气都没有。

祖逖端坐在长廊下,轻轻地摇晃着茶杯,杯中的茶叶慢悠悠地晃悠。

“殿下,各地已经开始阻拦人口离开了。”他汇报着,言语中的“各地”其实极其具有指向性,“各地”只是冀州没有归附东海王司马越的部分,以及兖州属于琅琊王司马越的部分。这“各地”距离司马越的地盘极其得近,消息眨眼就到。

司马越皱眉问道:“这么快?”他很是惋惜,“集体农庄好”的谣言是胡问静放出来的,他第一眼就看破了胡问静的用心。胡问静也缺粮,迫切的需要更多的粮食。

司马越苦笑,想要增加粮食产量的办法其实有三个。

第一个就是增加集体农庄的社员的工作时间,但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司马越在陈留推行集体农庄的最初就曾经亲自在农庄住了十日,每日按照社员的作息而工作,这十日的经历让司马越清楚集体农庄的劳动力已经挖掘到了极限,再也无法增加产量了。

第二个办法就是让集体农庄的工作方式更优化,听说胡问静曾经在集体农庄推行过一种特殊的养鸡方式,将一只只鸡关在笼子里,上下跌在一起,如此一个房间可以养更多的鸡,但是这个方式彻底失败了,回归了最普通的养鸡方式。假如有类似的彻底改变以前的耕种、养殖方式,那么产量自然可以再增加一些,但千百年不断优化才有的农耕和养殖方式显然不是随便就能再次突破的。

第三个办法就是回到人人都知道的“人多力量大”。种地的人多了,这产量自然就上升了。

胡问静散播“集体农庄有好日子”的谣言明显就是想要招揽更多的人口,百姓需要的是幸福的生活,嘴里说得再好听,百姓依然会用脚投票。只要百姓知道集体农庄吃得好住得好,自然会投奔集体农庄。从短期看,胡问静得到了更多的人口种地,从长期看,人口多了兵源就多了,税赋就多了,争夺天下自然就容易了。三国时期蜀国和吴国为什么只能战略防守,坐等灭亡?人口不如魏国啊,死十万人对魏国而言不过是伤筋动骨,对蜀国和吴国而言很有可能已经是全国找不出青壮了。

对胡问静忽然放弃正面进攻一统天下,而是阴险地耍花招争夺人口,司马越早有提防,并且认为胡问静的诡计对他毫发无伤,有百利而无一害。

司马越也在推行集体农庄制,这“集体农庄有饱饭吃”的谣言对司马越同样是有利的,天知道百姓是去了司马越的地盘还是去了胡问静的地盘呢。

司马越发现胡问静用谣言抢夺人口之后,立刻派人发起了更大规模的谣言,胡问静做事不给力,招揽人口的探子只能派遣到两三个郡,他可以派遣到十几个郡!他要冀州、兖州、青州、徐州各地所有人都知道集体农庄有饱饭吃,每十天有肉吃。

春风柔和,司马越的眼神却凌厉无比。他在冀州清河、平原等地推行集体农庄制,结果除了他已经占领了将近两年,城内早就经历了清洗的清河之外的城池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在他的预计之内。毕竟冀州不是他的地盘,冀州豪门大阀根深蒂固,很多人不卖他面子,他又一直不想彻底得罪了豪门大阀,想着在农庄制上给豪门大阀的子弟一条活路,这平原等地推行集体农庄制自然会有些缓慢和艰难。但青州、徐州等地推行集体农庄制的艰难却超出了司马越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