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9章

敌人都没看到竟然这么紧张,是不是有些惊弓之鸟,草木皆兵,胆小如鼠的味道?两万士卒一点点不觉得过分,人生第一次打仗就遇到了十万胡人,真是狗屎到了极点。十万胡人啊,换成三国时代那是主力决战了,毕竟诸葛亮数次北伐,最多一次出兵也就十万左右而已,十万胡人就在渭河北岸,若是来一个猪突进攻,上岸的士卒个个都要掉脑袋。

看着渭河北岸的士卒个个小心的趴下,有人还在自己的脑袋上盖树叶,渭河南岸的士卒终于放心了,然后又愤愤不平,胡人怎么这么大手笔,动不动就是十万几十万大军,这大缙朝的胡人就不能讲点科学吗?

一个将领看着百余小船和木筏纷纷回来,心中依然焦急无比又火冒三丈。征西大将军府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只找到了几十条小船,几十条小船能够一次装载一百个还是一百二十个士卒?够北岸的胡人填牙缝吗?征西大将军府的士卒疯狂制作了上百木筏,这才能一次性运输五百士卒过河,百余小船和木筏堆在河面上看上去密密麻麻的,其实渡河的效果差到令人绝望,小船木筏一次来回半个时辰才能运送五百余人,这两万多大军难道要花二十个时辰在渡河上?若是再计算粮草,马匹,箭矢,器械等等物件需要运输,以及扣掉晚上风大夜黑无法渡河等等因素,这两万人渡河岂不是要三五天了?搞个毛线啊!

远处,数千士卒砍伐树木制作木筏,只是砍木头容易,这捆绑木头的绳索竟然让难住了众人,谁家打仗会带着长长的绳索?只能再次浪费时间去长安城中寻找,还不知道有没有,眼看至少在今天之内是不可能有根更多的木筏了,难道只能靠这百余小船和木筏运输士卒过河?

那将领虔诚向老天爷祈祷,三五天平安无事不被胡人发现的要求太高了,老天爷一定会生气的,但是老天爷能不能给个面子,给他们三四个时辰安安全全的渡河?若是对岸有个五六千士卒,再扎下营地,怎么也能顶住胡人对滩头阵地的进攻了,大部队加把油就能完成渡河。

几个将领退开老远,绝不可能被河对岸的胡人听见一丝一毫的动静,这才敢说话,道:“还好,还好。”在敌人眼皮底下渡河是傻瓜才做的事情,在其他地方渡河才是兵法正道,但是粮草有限,胡问静的态度又严厉,几个将领咬牙拿人头做赌注赌胡人没想到他们会忽然支援泾阳县,目前看来还算成功。

一个将领道:“第二批渡河多派一些弓箭手过去,但不要急着扎营寨,等第三批人过去再扎营。”其余将领对这个建议又是不满又是无奈,按理当然应该第一时间扎营立寨,但是在十万胡人面前伐木扎营动静太大,两万菜鸟个个都没有这种勇气,还是人多一些再扎营的好。

一个将领道:“第三批人带上伐木的斧头,第四批人多派易于防守的长矛兵,而后看敌人的动静选择兵种。”

一群将领点头,心中一点没有指挥千军万马的豪情壮志,只觉得肩膀上的压力快要把自己压垮了,作为一个小小的都尉直属手下只有不到三千人,只需要考虑进攻和防守就行,什么后勤啊,作战序列统统都是统帅的事情,如今一群小都尉讨论着安排大战略,这才发现处处都是学问。

一个声音插了进来:“为何不命令对面的大军建立营地?”

几个将领转头,竟然发现是胡问静和文鸯,急忙跪下:“参见陛下。”然后解释了对岸人少,唯恐惊动了胡人,而且没有斧头,也无法伐木建造营寨。

胡问静死死地盯着文鸯:“这就是你带出来的将领?”文鸯尴尬极了,想要摇头,这些人怎么会是他带出来的?他一个三姓家奴,与大家喝酒聊天打屁,防备对方挖坑告状还来不及,哪里敢对将领们的军事能力说三道四?但这些话怎么都不能在此刻说出来,只能默认。

胡问静道:“老文,你留在这里调动大军渡河,朕去河对面看看。”

一群征西大将军府的将领瞬间热泪盈眶,将领甲跪下膝行:“万万不可!对岸危急,若是陛下被胡人围攻,如何是好?”一群将领含泪点头,若是你死了,洛阳绝对不会信是你自己作死,肯定认为是我们坑你,搞不好几十万大军杀入关中干掉他们为皇帝报仇。

胡问静深思:“有道理,那么就你替朕去对岸一趟。”将领甲用力点头:“是,末将领命。”心里后悔到死,早知道不该说话的。

胡问静道:“你去了对岸,让士卒挖泥土建泥土高墙。”细细地对那将领甲说了挖泥土高墙的诀窍,比如深坑要在面对敌人这一面,如此深坑的底部就成了敌人攀爬的基础,一丈高的泥土高墙加上一丈深的坑立马成了两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