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4章

长安城的穷人住宅区的一角,有少年跪在地上,一群长辈厉声呵斥着:“……叫你去读书,不是叫你去学糟粕的!”那少年梗着脖子坚决不认错:“杀贼是朝廷和军队的事情,与我们百姓何干?我们每年缴纳赋税就是为了让朝廷和军队保护我们,若是平日吃百姓的用百姓的,将领吃饭抬出几箱茅台,官员家里个个有几百套房,遇到贼人了却喊着匹夫有责,鼓动百姓上阵杀敌,那百姓为什么还要缴税养官吏养朝廷?”

一群长辈脸色铁青,这种无君无父的言语也敢说出口?几个老者厉声道:“给我打,给我打!”当爹的用力打儿子,什么儿子金贵这个时候哪有自己的小命要紧,若是这形同造反的言语被传了出去全家哪有性命在,大耳刮子只管向宝贝儿子的脸上打去,只是几下子那少年就鼻血长流。

穷人住宅区的另一个角落,几人唉声叹气,拿起刀剑杀胡人自然是不愿意的,鸡都没杀过,怎么杀人?只怕一个照面就被胡人杀了,家里剩下老弱妇孺喝西北风吗?但是只怕唯有当兵打仗一条路了。一个男子苦涩地道:“我家的存粮最多只能吃三天。”其余家人惨然,胡问静有没有放火烧粮仓其实与他们家关系不大,最近长安的粮食的价格暴涨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一家人平时没有存下太多的米面粮食,遇到暴涨的价格他们只能目瞪口呆,本来工钱就只够一家人糊口,艰难无比攒起来的铜板根本无力购买粮食。

那男子握紧了拳头,咬牙道:“必须支持胡刺史,不,支持陛下!”对胡问静胡陛下的忠君之心是半分都没有的,但是全家眼看就要饿死了,不按照胡问静的意思拿起刀剑杀胡人又能怎么办,跟着胡问静或许胡陛下会管他们吃饭呢。

一个豪宅中,一群华衣男女坐在一起,紧张地听家族中的老者的讨论。

有老者道:“……胡问静不懂经济,不懂农业,长安百姓怎么可能只有一个月粮食。”粮仓被烧之后百姓家中多少有粮食,而且远远不止胡问静随口说得一个月存粮,长安的店小二家只有一个月存粮,大地主和豪门家怎么可能只有一个月存粮?拥有万亩田地的豪门大阀的粮仓足够数千人吃几年的。

另一个老者摇头:“胡问静是故意这么说的,她自己也是大地主,怎么会不知道门阀存有多少粮食?”一群人一齐点头,胡问静将时日说得少了,城中百姓才会惊慌失措。

那老者继续道:“但是这军中无粮只怕是真的。”众人默然,长安的主要势力其实是司马家、门阀、中央军三股势力,司马畅用最信任的征西大将军府控制着长安的官仓,牢牢地握着中央军的命门,这才平衡了七万中央军带来的威胁,如今官仓被烧,就算司马畅没死也没有了控制七万中央军的办法,这中央军只怕立刻就要对门阀下手,夺取门阀的粮食了。

一个年轻的贵公子道:“司马矩拉拢了万余中央军,是不是可以替代司马畅稳定中央军?”

其余人一齐摇头,那万余中央军只是想通过司马矩让司马畅让出更多的利益,如今司马畅和粮仓都没了,谁给司马矩面子?

一个老者慢慢地道:“为今之计,只有三条路,其一,我们交出粮仓,任由士卒取去。”一群人一齐摇头,若是交出粮食可以免灾当然可以考虑,但是就算搬空了粮仓依然会有将士不信,非要说他们还藏着粮食,至于拿刀砍人,或者不把他们当人看那是必然的事情,也不需要多说。

“其二是我们投靠胡问静。”

一群人依然摇头,此刻冷静下来,整个长安城的聪明人都看出来胡问静其实没有带了多少士卒进长安,不然大可以直接用武力整合中央军和征西大将军府,更不需要逃出长安城,所以投靠一个没有多少兵力的胡问静根本无法保住自家的安危。或许投靠胡问静的远景不错,但是眼前救不了自家的性命。

那老者无奈地道:“其三就是起兵了。”

“胡问静想要逼迫长安百姓拿起刀剑自救,我们就顺势而为,起兵自救,只要能聚集几万百姓,中央军哪敢动我们一根毫毛?只是……”

其余人沉默,只是这起兵之后祸福难料,真的能够打赢胡人吗?是守长安还是主动出击?征西大将军府的人已经站在了胡问静一边,还差最后一个投名状,是不是会主动配合?中央军的人又会怎么想?司马家的司马畅司马歆是完蛋了,但是司马矩又在想什么?这胡人作乱之后长安城中原本平静的局面之下已经是暗潮涌动了,此刻多了一个巨大的变数,又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