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3章

杜预冷笑着,司马柬的目光太狭隘,只盯着扬州的地皮,一点不知道将蛋糕做大做强。

杜预心中想着:“老夫未必要做皇帝的,老夫的目标是三公和一地的军权。”司马柬、司马越、琅琊王氏都想做皇帝,他其实不想的,年龄和经历压制了他的野心,他没有伟大到为了儿孙的皇位玩命,做个一方诸侯足够对得起儿孙了,何必站到世界的最高处被所有人围攻呢?

一千骑慢慢地前进,杜预虽然不会骑马,但是仅仅从战马的脚步和呼吸就知道大部分战马有些疲惫了,他对此毫无办法。与王敦这类纨绔子弟不同,久经战事的杜预很清楚骑兵要“一人三骑”,重甲骑兵更要“一人五骑”才行,不然就会像他此刻面临的窘境,重甲骑兵还没有看到敌人呢,马力就已经疲乏了,这又如何作战?

可是杜预严重缺马。

江南地区不产马,还不适合放牧,从孙策孙权开始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骑兵,不然还会有张辽八百骑大破孙权十万人?

镇南将军府有骑兵编制,也有一千重甲,但马匹却只有两三百匹而已,东吴已灭,何须养着昂贵的骑兵?重甲只要扔到仓库就再也不用管了,战马却是个金贵的东西,吃得比牛多,比牛好,还比牛容易生病,养一头牛很有可能十年不需要给牛治病,养一匹马一个月不找个兽医瞅瞅,不吃点草药,那匹马就有胆子死给你看。朝廷哪愿意花这个冤枉钱?能够给镇南将军府留下两三百骑已经是看在朝廷的颜面上了,总不能堂堂镇南将军府没有骑兵,镇南将军出行只能走路吗?两三百骑的面子工程还是必须的,而且有两三百骑在,足够威胁江南地区不稳定的因素了。

杜预抽空了镇南将军府的两三百骑,又把扬州地区各个门阀或者地方官府的马匹尽数征用了,管你是太守的赤兔马,是门阀老爷家拉马车的骅骝,通通都征调到了军中,又去掉一些明显只能拉马车的老马,病马,伤残马匹,这才勉强凑了一千骑。一人三骑,一人五骑,做梦去吧。

杜预没想过与胡问静骑兵对决,这些战马绝对跑不动,也就是吓唬吓唬外行人,那些重甲骑兵身上闪亮的盔甲,坚固的长槊,锋利的腰刀,这一整套重甲骑兵的噱头走在街上足够吓死所有看到的人。杜预微笑着,最好能够吓死了司马柬,司马柬终究是外来户,又只会纸上谈兵,对镇南将军府的库存完全不知道,只怕现在才知道他手中有一支足以横扫千军的重甲骑兵。

杜预捋须微笑,这是一千正正经经的军中重甲骑兵啊!有马铠的!当年曹操比较他与袁绍的军事力量优劣,认为袁绍有上万铠甲,他只有几百套,袁绍有马铠数百套,他只有十几套,所以他必须以奇制胜。这段故事说明马铠的稀缺性和重要性,堂堂汉末两个顶级武装集团的大佬竟然只有这么点马铠。若不是从汉末起连年征战,大缙哪里有会有如此多的马铠?

杜预认为自己掌握了一支巅峰力量,足以笑傲环宇。听说琅琊王氏凑了三千铁骑,但是那其实不算真正的重甲骑兵,因为琅琊王氏没有马铠,随便一阵箭雨就能让战马倒下,重甲骑兵摔断脖子。

“胡问静此刻只怕已经被王敦杀了。”杜预笑着,他按照计划截断了胡问静向东的道路,慢慢地与其余两路大军汇合。他此刻考虑的是王敦在击杀了胡问静后会不会起了其他心思呢?王敦有三千铁骑,其余两人加起来不过两千,王敦会不会想着杀了胡问静之后正好再杀了其余两人凑个双喜临门,奠定兖州豫州扬州的基础?杜预对此是有怀疑的,他没想拿自己的脑袋赌王敦的人品。

一千真正的重装骑兵以游行的速度慢慢地沿着谯县城外的道路向谯县城北外的骑兵决战地前进。

杜预想着,胡问静不是菜鸟,见不能创造奇迹,一定会立刻率兵突围,或者她所谓的骑兵决战就是一个掩护她脱逃的诱饵,三千骑兵的包围圈越小越严密,但是一旦被逃脱了,显然越小的包围圈越是没有办法追上她。

有斥候赶了回来,道:“前方树林两边有人潜伏。”杜预听见斥候用了“潜伏”而不是“埋伏”,笑了笑。胡问静只带了一百骑兵,谯县只有几十个衙役,哪有大军可以埋伏?那些“潜伏”在树林中的人多半是出城逃难的谯县百姓。

杜预下令道:“骑兵放慢脚步,注意两边树林,小心箭矢。”作为军中宿将,杜预没有因为两边树林中多半是逃难的百姓而放松警惕,若是胡霸天的手下或者谯县的门阀决定向胡刺史效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