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3章

王敞仔细地回想,这司马骏的陵园附近有多少士卒?他不是军中人士,无法准确的估计,但是怎么看三五百个肯定是有的。司马畅又带了多少士卒在身边呢?也有三五百个。到底司马畅如今有多少兵马了?是不是靠武力镇压了关中的不同声音?杀了多少人?

王敞不敢继续想下去,这为了权利和地位发狂的人最近在洛阳见得有些多,他不想再去思索这类疯子是什么心态,也不想去想象司马畅被权利扭曲、沾着鲜血的脸是如何的丑陋。他只是平心静气的想关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若是没有猜错,司马骏死了,想要向洛阳报丧的司马畅和司马歆忽然发现洛阳大乱,那是真的怕了,死了父亲,没了庇护的惶恐,加上洛阳大乱,唯恐引火烧身的恐惧,司马畅兄弟选择了隐瞒司马骏薨陨的消息,暴力控制关中。

到这一步,司马畅兄弟的目的还是保住自己的性命。若是被司马攸司马亮等人知道了司马骏已死,他们兄弟不仅仅是荣华富贵,性命也在旦夕之间。

再然后,就是七万中央军精锐投靠司马骏了。

王敞在黑暗中无声无息地叹气,就是这从天而降的七万中央军引起了司马畅兄弟的心态的巨变。有七万精锐士卒,有“得关中者王天下”,有雍州凉州秦州的百万百姓,司马畅兄弟想要得到更多的东西了。

王敞闭上了眼睛,司马畅是想要当皇帝?是想要当关中王?还是想要世袭罔替永镇关中?王敞自认是个蠢材,完全无法猜到司马畅兄弟的心思,但是司马畅故意在他眼前演戏一定是想要麻痹洛阳,他必须写信提醒胡问静和贾充小心提防司马畅。

王敞想要起身再写一封书信,却又一次苦笑着。

当日贾充认为司马攸和卫瓘政变在即,胡问静应该死守荆州,却不敢透露一丝一毫的消息,因为贾充很清楚司马攸和卫瓘一定在他的身边安排了奸细,他可以与胡问静在信中聊一些朝廷大局,谈一些与司马攸卫瓘重大决策无关的小事情,但是若有写司马攸的杀局,这封信就一定传不到胡问静的手中,只会打草惊蛇。

今日,王敞深深地理解了这份无奈。他怎么保证他写给胡问静贾充的有关提防司马畅的信件能够平平安安地到达洛阳?

王敞沉思良久,笑了。他不需要写提防司马畅,他能够猜到的事情,贾充和胡问静会猜不到吗?只要写清楚了司马骏一年半之前就死了,贾充和胡问静就会知道关中起了大变。

王敞已经想通了大部分事情,但是还有一件事不明所以,为什么司马畅不继续让他在客栈发呆,而要跑来见他,揭穿司马骏已死的真相?

次日。

王敞的随从笑着禀告:“胡刺史传檄天下,天下正统在洛阳,何去何从?豫州以悉数遵循洛阳矣。”

王敞看了一眼随从,这信使果然被司马畅封锁了,不然没道理他得到消息会比司马畅更迟,不过也终于知道为什么司马畅要主动出来见他了,原来司马畅是担忧胡问静也向他下最后通牒啊。如此说来司马畅还没有完成对七万中央军的整合?也是,七万中央军可以投靠征西大将军司马骏,为什么要投靠纨绔公子司马畅兄弟?

王敞笑了笑:“好消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这他娘的终于让他遇上了。

……

并州太原郡晋阳城。

夏侯骏心中焦躁,该死的胡问静怎么忽然传檄豫州,更该死的是豫州怎么就不战而降了?真该灭了豫州的所有官员的九族!

他疾步走向卫瓘的庭院,眼看马上就要到了,忽然停了脚步。

以前卫瓘一无所有,只是一个空有朝廷司徒大名,其实只有几百个仆役的花架子,他称呼一声卫公那是给卫瓘面子,不想给面子可以直接招呼士卒将卫瓘赶出去,毕竟这并州的地方官以他最大,他手中还有一些士卒在,有兵有权有地位,凭什么要找一个朝廷大佬压着自己?若是卫瓘懂分寸,愿意做他的幕僚,他当然很是欢迎,倒不是看重卫瓘的能力,而是看重卫瓘的名字。卫瓘卫司徒都主动投靠他夏侯骏了,其他人还能不望风而降吗?

但是如今局势变了,有一千中央军士卒入城投靠了卫瓘。

夏侯骏阴沉了脸,抹去了额头的汗水,调匀呼吸,整理衣冠。一千中央军士卒对他而言不算什么,他原本就有一千士卒,这几日又大肆招兵买马,并州的匈奴胡人疯狂地投靠他,他此刻已经有近十万大军在手,卫瓘手中的一千中央军士卒与十万大军相比又算的了什么呢?但卫瓘既然不是只有仆役的退休老官员,而是拥有一千精锐士卒的武将了,那么他对卫瓘的态度就必须好好的调整,决不能被卫瓘看出了他心中的怯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