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沈芊柠道:“卫瓘知道洛阳有二十万士卒,最怕至少会征召二十万大军,他们有武器吗?并州有毛竹吗?”沈芊柠作为荆州土著不知道北方并州有没有毛竹,若是没有毛竹,无法学荆州使用毛竹长矛,这卫瓘又拿什么武装百姓,难道柴火棍吗?这卫瓘真是不顾百姓死活啊。

胡问静盯着群手下,已经确定了她心中的猜疑,但以防万,她还是又问了句:“用胡人杀缙人,这是不是罪大恶极,背叛国家背叛民族?”

群手下怔怔地看着胡问静,认真地问:“什么是民族?”

胡问静笑了,她终于知道为什么她在关中千阳县、在凉州武威郡会有丝诡异的感觉了,也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些鲜卑人、羯人、氐人对她提出的“鲜卑、氐人都是地域称呼,就像洛阳人长安人,其实都是缙人”没有什么抵触,而缙人也没什么强烈的反对。

原来在那些胡人和缙人的心中,她并没有随口胡说八道扭曲事实,而是恰恰说出了众人的心里话。

胡问静嘿嘿地笑,群手下茫然地看着胡问静,不知道胡问静是气乐了还是要发飙了,可是为什么啊?

胡问静喃喃地低语:“我真是白痴啊,我竟然忘记了民族叙事是近代产物了。”

在这大缙朝或者说在华夏文明的古代是完全没有民族概念的,什么蛮夷,鲜卑人,氐人,或者56个少数民族中的任何个民族,其实在古代人的眼中真的只是地域称呼啊。

在胡问静的心中56个民族就是56种血统完全不同的人,很多少数民族的外貌与汉族有非常明显的区别,比如迪丽热巴就是典型的维吾尔族美女,绝不会有个中国人误认为她是汉族。少数民族的文明、文化、文字、语言、习俗、穿衣风格统统与汉族有着巨大的区别,很多时候仅仅看对方的传统服饰就会产生双方不是个种族的感觉。

可是胡问静的这种感觉或者说对民族的定义放在大缙朝是彻头彻尾的错误的。

秦灭六国而统天下,这七个国家的文明文化文字语言习俗各异,按照现代人的标准,是不是可以认为这是七个不同的民族?

南方地区翻过座山语言就不同,小小个杭州的主城区竟然还有语言、风俗上的差异,对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辈子没有离开过出生地五十里的大缙朝百姓而言,是不是五十里外语言风俗完全不同的人就是另个民族了?

陕北人的传统服饰中头上系着白毛巾,难道是另个民族了?

或者换个角度,难道对个“关中人”而言,那些说着完全听不懂的语言的人是“鲜卑人”还是“幽州人”、“荆州人”、“扬州人”,或者仅仅是隔壁村的人,有区别吗?终归是“外地人”而已。

大缙朝的百姓就是这么“朴实”的区分着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所谓的民族概念完全是不存在的。

他们只有“国”和“土地”的概念,司马氏在这片土地上立国,取名为“缙”,那么这片土地就是缙国,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缙国人,这片土地外的人就是其他国的人,鲜卑、氐、匈奴就是另块土地上另个国家的人,被缙国人抓到了缙国内,或者主动迁移到了缙国,那自然就是缙国的百姓,与那些人长什么模样,说什么语言,完全没有丝毫的关系。

关中和凉州百姓鄙夷仇恨胡人,不是因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是“外地人”或者“新加入缙国的百姓”比本地人得到了更多的好处,不用辛苦的种地就有朝廷给吃的,作奸犯科了朝廷也不理会。因为这些不平等的事情造成了关中、凉州百姓的极端排外和地域歧视。

司马骏不是圣母的想要用“非我族类”替代本民族,而是认为多拉拢些其他国家的人口充实本国人口,增加朝廷税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并州百姓鄙夷胡人,肆意的凌辱,不是因为那些胡人“非我族类”,而是因为那些胡人穷,没有文化,野蛮落后,在并州人心中那些来自鲜卑、匈奴地区的胡人是野蛮和不开化的,来自长江以南的百姓同样是野蛮和不开化的,只是“南方人”比北面“鲜卑匈奴人”好上了那么丝丝而已。

在这该死的古代区分是不是不同的“国家”的人的唯办法竟然是文字,华夏从秦之后统了全国的文字,凡是使用同种文字的人就是个国家的人,使用另种文字的人就不是个国家的人。

可是,该死的大缙朝的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那些迁移而来的胡人更是个个都不会写字或者根本没有文字。

这最后个让人产生“非我族类”的标志就在这文盲的世界无奈的消失了。

胡问静在心中长长地叹气,终于理解为什么三十万满人可以征服亿万“明人”了。在“明人”的眼中满人的语言、服饰等等其实与另个州郡中的人样的完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