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他早已计算过了,当年司马家在诸多豪门大阀的支持下干掉了曹魏,那些忠于曹魏的人哪怕纷纷起兵也没用,因为天下兵权尽数在司马家和门阀的手中,这司马家自然是篡位成功了。可贾充凭什么谋朝篡位,贾充没有豪门大阀的支持,空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的职务却没有兵权,党羽又尽数都是朝廷文官,这贾充谋朝篡位根本就是一群文官带着仆役造反,几个小吏就能将贾充缚于城下,如此容易的“勤王”若是不参与,简直是逆天了。

王敦想到平定贾充之容易,意气风发,大声的道:“我王家起兵勤王,而后大破贾充,直入洛阳,扶持幼帝,大哥自然是入朝为相,而你我也可以成为一州之刺史。”

王敦二十几,王澄二十,这一州刺史的高位王敦原本是不敢想的,他几年前的梦想也不过是能够被朝廷征辟为文学掾之类的小官,而后在权臣的府邸之中不断的展示才华,在数年之内成为黄门郎、散骑常侍,在三十几岁的时候成为太守,在四十岁的时候成为刺史。

王敦的这个“梦想”很是“务实”,没有

一丝一毫做不到的地方,因为他的另一个堂哥王戎的人生过程就是如此。当然,王戎有另一个光环附身,那就是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有这大缙朝最高文学地位护体,王戎的仕途很是顺畅。王敦没有文学地位的光环,多半是不可能像王戎这般顺畅的,但王敦年轻,完全没有想过自己不如王戎,在王敦的眼中王戎不过如此,他有什么不可以超越的?琅琊王氏之中有类似梦想的人多得是,他比那些人都有才华多了,凭什么他就不能由此仕途?

这个很是“务实”的梦想在最近却已经被更加“务实”的梦想取代。

乡下贱人都可以在短短两三年内成为一州刺史,他王敦为什么不可以?王敦也想要成为一州刺史,而且自信可以比那个贱人做的更好。

王敦看了一眼王澄,道:“阿平,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莫要错过了!”

王澄看着浑身发光的王敦,心中一万分的鄙夷,王敦什么都不考虑的吗?若是贾充这么容易诛杀,司马越为什么要找王家一齐起兵?司马越,司马模,司马腾三兄弟个个都是王侯,哪里需要别人协助?不搞清楚这点怎么敢起兵?

两人默默的看着碧绿的湖水,一个满怀志气,天下我有;一个心怀惴惴,眼前定然是个大坑。一群红鲤围着两人许久,见再也没有鱼食,这才游向了远方。

几个婢女推开了角门,王衍走了进来,笑道:“你们二人果然在这里。”他脸上神采飞扬,大声的道:“我已经决定了,王家起兵勤王。”

他看似在花园之中玄谈,其实心思一直都在勤王檄文这件事上,天下大变,王家该如何自处?

王衍想着“王与马,共天下”,王家尚且排在“马”之前,为什么王家就不能努力一下,直接让天下成为王氏天下呢?这大缙朝为什么不能成为“琅琊朝”呢?

王衍已经想好了,堂兄王戎此刻是侍中,就在京城,可以作为内应;王家在大缙各处都要门生故旧,可为外援;王家主支旁支子弟无数,振臂高呼之下定然从者云集,声势浩大。

王衍大笑道:“来人,将勤王檄文贴在临沂城门处昭告天下,我王家决定起兵勤王!”他不是那种没有见过世面,以为打进了京城就能做皇帝的蠢货,他知道司马家人多势众,王家暂时还不能敌,但是他可以借这个机会入主中枢啊,只要他进了中枢为三公,他就可以将王家的所有子弟尽数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上,六部尚书、刺史……所有实权部门都会被王家的子弟和王家的故旧占据,然后如同司马懿一般轻易的就篡夺了天下。

“至于司马家的两百个王侯有封地,有士卒,那又如何?一群土鸡瓦狗而已。”王衍自信无比,以他的绝世才华一定可以秒杀司马家的王侯的大军的。他的堂兄王戎可以参与平吴之战,他的玄谈胜过王戎十倍,凭什么他就不能征讨司马家的废物们?

王衍的眼前展开了一副锦绣前程,只要十年他就能够让琅琊王氏成为皇族。

次日,琅琊王氏起兵勤王,琅琊郡乃至徐州无数人响应,四周英豪携带粮草兵器积极加入王家的大军,三日内王衍聚众万人,气势冲天。

……

范阳。

范阳王司马虓手中按着剑,席地而坐。

“东海王司马越起兵勤王。”

这几个简单的字在他的脑海中盘旋,每盘旋一次他的心中就多了一份杀气。

司马越、司马腾、司马模三兄弟的爷爷是司马馗,司马虓的爷爷也是司马馗,从家族血脉而言他们四个人属于同一支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