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第148章 清官没办法,贪官随便解决

胡问静放下公文,白絮以为这件事就这么完结了?哪有这么简单。白絮用最激烈的手段挽回襄阳县衙的威望,确实可以最快的让整个襄阳的人都畏惧官府,官府令行禁止,但是百姓未必理解白絮的无奈。

“说不定有人会跑去告御状。”贾午小心翼翼的提醒。那些百姓以为遇到了天大的委屈,一定会悲愤的四处告状,民间最喜欢的流传就是告御状和遇到钦差了,但是钦差可遇不可求,告御状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她看了一眼满不在乎的胡问静,继续道:“要不要堵住了道路……”只要卡住了关键的道路,谁敢去告御状就抓谁。

胡问静斜眼看了一下贾午:“后浪完全不理解韭浪的生活。”贾午完全没听懂,但是料想绝不是好话。她愤怒的瞪了一眼胡问静,若不是儿子贾谧和几个外甥女都在这里,她绝对和胡问静翻脸。

胡问静笑道:“你出身富贵人家,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从洛阳到荆州一路行来,只要关心哪个客栈的床柔软,哪个客栈的菜新鲜,其余统统不用管,可是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

她懒得详细解释富贵人家出门有多么的麻烦,有多少手下跑前跑后,她只是挑了贾午理解的事情解释。“没有官府开的路引,那些百姓怎么出门?永远都避开城池,避开官府,走荒山野岭吗?在荒山野岭吃什么?吃土还是吃草?”

贾午张大了嘴,她知道路引,可是从来没有使用过。

胡问静淡淡的道:“路引只是出远门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京城在哪里,有多远,出行要多少钱,家里的田地荒芜了怎么办,找谁告状,皇帝会不会理睬?”她平静的看着贾午,在贾午的心中皇帝就是经常窜门的叔叔伯伯,皇宫就是亲戚家,想去就去了,可在见了衙役都惧怕的百姓的心中哪里是小事了,光是想想就觉得恐惧,所谓告御状的说法只是传说,一年都没有几个百姓会真的实施,更多的只是无处伸冤的悲嚎和放弃而已。

胡问静淡淡的道:“所以啊,不管荆州杀了多少刁民,这告御状的平民百姓其实是不会有的。”她想着无处伸冤、刁民等等词语,心中有些寒冷,她现在已经不是人了,轻易的把百姓踩在脚下,还要污蔑一句“刁民”。

贾午没有听出胡问静心中的复杂,却注意到了“平民百姓”四个字,心中一动,那么门阀子弟呢?别有用心的人呢?她扫了一眼胡问静,见胡问静不动声色,多半是早有了准备。

胡问静确实早有准备,她完全不在意襄阳的事情闹得多大,甚至觉得闹得越大越好,只要事情足够大,足够让所有的荆州官员关注,仔细的分析前因后果,那么荆州的官员们在遇到了类似的事情的时候就有了更多的考量。

胡问静知道荆州的官员实在是太不合格了,个个都是“草根”,哪里懂得怎么做官呢,只是凭借着一腔热血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而已。但是当官哪有这么简单。

胡问静想要荆州的所有官员按照她的尺度做事,以后还会强行的推广她的做事尺度,但是此刻她还有时间,她更希望这些跟随她的草根官员们能够理解她的做事尺度做事方法的无奈,能够从挫折中知道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哪怕稍微费些时间也无所谓。

至少白絮如今知道了某一种官老爷的做事方式会有什么后果,而胡问静的方式虽然很不善良,但是有效,干脆,不牵扯精力。

胡问静沉吟着,这个“草菅人命”的做法会不会有后患呢?她利用百姓的鲜血培养官员的手段极其恶劣和没有人性,肯定有盯着她的官员已经笑着记录下了这个把柄,只等在关键时刻给她致命一击。她笑了笑,若是朝廷是个强有力的皇帝当政,比如司马炎,那么她这么做就是送死,一个告御状就坑死了荆州所有官员,但是如今她是“辅政议员”,是荆州土皇帝,还怕了谁?

胡问静举起了毛笔,在公文中批复了几个歪歪扭扭的丑陋文字:“严格执法,以法为本。别以为死了人就了不起,一切法律说了算。”

贾午伸长脖子看见了那几个字,叹了口气,胡问静果然早有准备。她有些厌烦,有种面对父亲贾充的感觉,这些动不动就挖坑的人太讨厌了,根本猜不透他们在想什么,可自己的想法却毫无遮拦的暴露在聪明人的眼前。贾午将怀里的司马女彦抱紧了一些,还是纯洁的孩子最可靠了。司马女彦乖乖的看着贾午,又看向远处,不哭也不闹。

司马女彦是贾南风的小女儿,今年才三岁,还离不开奶娘,却也幸好如此,司马女彦太小了,小到对奶娘的感情比对母亲贾南风还要深,这才没有因为远离了母亲贾南风而哭哭啼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