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那魁梧汉子仰天长笑,泪水从眼角滑落了下来,一伸手,从床底下取出了一对九百九十九斤重的铁锤,双锤相击,一股强大的余波向四周蔓延,茅草屋瞬间四分五裂。

那魁梧汉子大声的道:“在下典韦后人典元霸,愿为主公效死。”

胡问静慢慢的转头,清秀的脸上满是惊喜:“典元霸愿意跟随胡某杀尽天下逆贼?”

那典元霸用力点头:“是,元霸以后生是主公的人,死是主公的鬼!”

胡问静仰天大笑,身上犀利的剑气勃发,四周一百丈内鸟雀惊飞,数百颗数人环抱的大树发出悲鸣,缓缓的化为粉末。

她大声的愉悦的道:“好,好,好!有元霸助我,胡某一定能扫荡天下不平,还我郎朗乾坤。”

一缕阳光落下,将胡问静笼罩在光芒之中,闪闪发亮。

典元霸崇拜的看着胡问静,道:“主公,元霸还认得许褚的后人许哪吒,夏侯惇的后人夏侯药师,曹仁的后人曹寻欢,郭嘉的后人郭阿飞……元霸三日后就能寻来三千壮士五千谋士助主公称霸天下!”

胡问静哈哈大笑:“胡某有诸位相助,天下谁敢不服?”

幻想自然是美妙了些,不可能有什么典元霸之类的高手存在,但胡问静大冬天千里迢迢的跑来谯县就是为了给自己挖掘出一群人才。

曹家夏侯家都是大族,没道理一个人都不剩下吧,不求什么天下无敌的“典元霸”,找几个能够凑合着用的识字的人总行吧?胡问静很是希望能够从这些名将后人中挖掘出一两个能够用,而且可以放心用的手下。随便找一本小说都会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前朝皇族是最坚定的推翻本朝的支持者”等等烂大街的道理,曹家夏侯家许褚典韦乐进郭嘉程昱荀攸荀彧等等名将后人与司马家仇深似海不共戴天,胡问静又是谯县的本土同乡,那些名臣名将的后人肯定愿意投靠胡问静推翻司马家的。胡问静不算贪心,要求不高,这些名将名臣能够每家贡献两个可用之才她就心满意足了。

可是这叠堆到了天花板的资料越看越是让胡问静心凉,不是因为找不到这些与司马家仇深似海的人的踪迹,而是因为这谯县之内竟然是有夏侯家的后人的家族的,还是过得贼公开贼逍遥的那种!

胡问静看着夏侯家在谯郡的田地,那真是用良田万亩形容啊,只是没什么人留下,唯有一些老仆管理农庄而已,夏侯家的族人都在洛阳当大官,过舒坦日子。

胡问静再次看了一眼,曹操的嫡系夏侯家的人在谋朝篡位的司马家的朝廷之中当大官,真是狗屎啊!她仔细的看资料,夏侯渊的第七子夏侯和与司马昭关系极好,在司马昭的手中混到了“太常”,可惜死得早,子孙后代都是废物,在朝廷中混个小官;夏侯渊的第四子夏侯威的儿子夏侯骏目前在朝廷中做将军,与司马亮、魏舒都是姻亲,可说是风生水起。

作为曹操嫡系的夏侯家都能在司马家手中当大官,其余人呢?许褚的子孙不成才,没能混上大官,但是司马家让许褚的子孙继承了许褚的爵位,无权但是富贵了。荀攸荀彧与曹老板本来就有仇,这荀攸荀彧的后人直接就在司马家的手下混了大官,贾充的同党光禄大夫荀勖就是荀家的后人。

胡问静慢慢地放下了资料,只觉再次刷新了三观,这西晋真是一个神奇的时代啊。她嘴角露出了微笑,在洛阳的时候一直有人悄悄的骂贾充不忠不义,弑君背主,贾充毫不在意,她还以为这是奸臣的气量,而且越被忠于曹魏的人骂弑君背主,越是显示对司马家忠诚。现在看来是她浅薄了,贾充不在意的原因是看不起那些骂他的人只盯着他一个人骂背主,大缙朝凡是40岁以上的官吏,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一个有脸说忠孝节义的,因为但凡是40岁以上的官吏个个都是前脚开开心心的当着曹魏的官吏或者风流才子,喊着吾皇万岁,后脚就开开心心的做了大缙的臣子。而极少数历经汉朝、曹魏、大缙的三朝元老更是个个无耻度爆表,彻头彻尾的三姓家奴。

胡问静对这个门阀统治世界的时代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个时代中个人的节操完全不值钱,为了门阀的利益,什么忠孝节义统统都是p,只要能够当官,只要能够保住家族或者门阀的富贵连绵,那就可以抛弃一切,不择手段,什么对老刘老曹家老司马家的忠心,国家哪里有家族重要。这个时代的门阀中人心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对国家对朝廷的忠心,唯有对家族和门阀的忠心。

胡问静笑了,慢慢的伸出手,将案几上厚厚的资料抹到了地上。她已经不需要知道其他门阀的资料了,在这个毫无忠心度的年代只要手中的刀子够狠,所有人都会老老实实的投靠,根本不用考虑什么誓死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