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贾南风愤怒的指着司马亮,手指都颤抖了,面对毫无廉耻的逼宫逆贼,她竟然想不出该说什么。

司马干冷冷的道:“司马炎,此时此刻,你除了将皇位传给别人,还能传给哪个儿子?司马柬?还是司马允?”

贾南风一怔,脑海中灵光一闪,终于明白为什么父亲贾充,胡问静和司马炎一直都认为已经输得一塌糊涂。她脱口而出:“你们是不是杀了司马柬?”

司马亮等人哈哈大笑,却不回答。

贾南风脸色惨白,死死的盯着司马攸,她终于知道卫瓘或者司马攸的计谋是什么了,她转头看贾充和胡问静,两个人的脸色都不怎么好。贾南风握紧了拳头,原来从一开始就输得一塌糊涂了。

贾充和司马炎一心想着给太子司马衷刷功劳,打稳根基,寻找臂助,这些都是王道手段,历朝历代皇帝培养太子都是如此,只要太子名声够大,支持的人多,有又皇帝背书,其余垂涎龙椅的人自然闹不出花样。

可这是真的吗?其实不是,只要杀了司马衷,司马炎的所有布局统统无效,只要杀了司马炎,司马衷就算不是白痴而是天才也做不了皇帝。

卫瓘没有办法破除贾充和司马炎的阳谋,贾南风率军出征平乱的功劳不论用什么手段都无法消除,纵然其他藩王照着学也毫无作用,可是卫瓘根本不考虑如何阻止贾南风刷功劳,他的目标落在了发动大缙朝一两百个王侯作乱上。

大缙朝司马家男丁个个都是王侯,就没人对司马炎不满,没人想要树立傀儡皇帝?只怕是有的,眼前这几十个皇室宗亲显然就是对司马炎不满的。

卫瓘发动数万胡人作乱,司马炎根据规则敲打东嬴公司马腾,罢免他的刺史职务,降低他的爵位,这些举动在司马炎看来完全无所谓,皇帝敲打一个犯了错的臣子,皇族敲打一个犯了错的宗室远亲,有什么错?爵位和职务又不影响司马腾的富贵荣华。若是司马腾觉得太冤了,等司马衷当了皇帝后完全可以把司马腾官复原职,重新封爵嘛。

可是这些举动在卫瓘的挑拨之下,一群皇室宗亲却认为司马炎为了给白痴儿子司马衷开路,开始清洗不满司马衷的皇室宗亲了,不然何以夺了司马腾的兵权和地盘?

假如司马亮司马腾之类的皇室宗亲还在犹豫,毕竟司马腾被夺了一切是有理由的,但司马玮司马允司马演却是惊弓之鸟,毫不犹豫的就认定了是司马炎在为太子清道。所有阻碍太子司马衷登基的皇子都将会被发配到遥远的边疆做小县侯。偏偏司马玮心机很重,又心狠手辣,不用卫瓘挑拨就想到了谋反。当司马玮“悄悄”联系朝中大臣,皇室宗亲,想要取代司马衷的时候,司马玮完全不知道他的谋逆行为激发了那些不满的宗亲的野心。

司马炎的儿子都担心被清洗被剥夺了爵位,一群司马炎的堂叔堂兄堂侄子怎么可能不被清洗不被夺爵?

司马炎的儿子都可以弑君弑父,他们这些堂叔堂兄堂侄子为什么不可以弑君?何况他们未必需要弑君的,逼宫不是更文明吗?

当司马炎想着给白痴儿子打稳根基的时候,当贾充想着利用阳谋逼迫卫瓘和司马攸跳进陷阱,忙着挖坑的时候,当胡问静被历史惯性蒙住了眼睛,想着八王之乱的起因和时间的时候,卫瓘和司马攸跳出了“王道手段”,直接采取了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一举挑动皇室宗亲逼宫,挑动司马玮弑兄弑君。注1

而后,卫瓘和司马攸什么都不需要做了。

司马玮成功杀了司马衷和司马炎也罢,不成功也罢,卫瓘和司马攸其实不在意的,只要司马玮起兵作乱,那么京城的一大群高官和门阀就会暂时中立等待结果,而一大群皇室宗亲就理所当然名正言顺的率领大军畅通无阻的进了紫禁城,兵临城下,司马炎还有选择不成?

任恺和山涛在太极殿内不是想要丑陋的向新皇帝缴纳投名状,而是没得选择。京城之内无数皇室宗亲朝廷官员背叛可以无所谓,但在军方大佬卫瓘煽动之下禁军竟然也背叛了,任恺和山涛就算立即向司马炎汇报又能怎么样?任恺和山涛不可能为了司马炎而得罪了新皇帝,被新皇帝诛杀了九族,他们只能站在必定胜利的一方,老老实实的完成毫无意义的“监督司马玮弑君弑父,阻止司马玮与司马炎父慈子孝的任务。从某种角度而言,任恺和山涛纯属自杀。

当贾充胡问静和司马炎三人先后发现司马玮谋逆造反,司马衷被杀之后,即使依然不能百分之一百的确定卫瓘的计划,但三人都确定在大局上已经输得一塌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