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贾充叹了口气,道:“这是世道之错。”王恺和王敞点头,大家都是如此的,又能怎么办?整个大缙朝都是把毫无意义的阴狠诡计当做王道的蠢货。

贾南风慢慢的点头,好像有些道理,但是依然不曾深信,所谓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说不定贾充胡问静之流在第二层,而第三层其实就是第一层呢。她问道:“可这不代表大缙门阀之中没有人才,更不代表整个大缙找不到取代胡问静的人。”就算她和四个皇子以及大多数门阀子弟的手段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宅斗手段,所有门阀子弟就都是废物了?大缙账面人口一千多万,实际人口三千多万,难道就没有不使用宅斗伎俩的女子了?真是荒谬。

胡问静似笑非笑道:“九品中正制。”

贾充和王恺长叹,真是成也九品中正制,败也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坑死了大缙了。

胡问静道:“大缙其实没有人才。”

“大缙官场中的大佬,贾太尉,王户部尚书,山涛山司徒,卫瓘卫司空,魏舒魏左仆射,任恺任吏部尚书,马隆马护军……其实都是从曹魏留下来的元老。”

“纵观大缙朝廷的下一代官员竟然说不出几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二十四友趋炎附势谄媚权势也就罢了,那是当官的必然途径,胡某也趋炎附势谄媚权势……”

王敞冷眼瞪胡问静,你倒是有几分自知之明。

“……可二十四友又有什么才华呢?被众人称赞的才华竟然是写诗写文章,这也算是朝廷栋梁?这撑死是文坛栋梁好不好!文坛和朝廷完全是两回事。”

胡问静对二十四友不屑一顾,大缙牛逼无比的竹林七贤和二十四友有几人的文章被后人记住的?竹林七贤还能有几篇留存后世,这二十四友中的众人也就是“貌似潘安”最为有名了。

王敞沉默,看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几乎看不进文字华丽的三都赋了,这二十四友的才华果然有些注水了。

胡问静笑道:“为什么大缙年青一代都是废物?因为大缙执行九品中正制。”

“大缙以道德人望定乡品,且不说这操作之中变成了以门第和钱财定乡品,只说这九品中正制本身的弊端。”

“乡品有九品,大缙的官品也有九品,可又是如何与官员对应的呢?那些小地方的门阀地主们拼命的想要提高乡品,为了八品和九品的区别费劲了心思,可到底八品和九品的乡品有多大的区别呢?”胡问静笑了,有时候觉得那些为了乡品的等级争夺的你死我活的乡下门阀真是可笑,一点点都不知道大缙朝的潜规则。

“大缙朝没有任何的明文规定,可是朝廷任命官员的时候,乡品在四品到九品的人只能做八品和九品官员,乡品三品的人只能担任六品和七品官员,乡品二品的人才能担任四品和五品官员,只有乡品一品的人才能担任三品以上的官员。”

胡问静笑了:“道德好的人就能当大官,道德差得人就只能当小官,忽略道德究竟是不是代表能力,九品中正制是一个很容易贯彻执行的制度,很清楚明了。”

贾南风点头,她从小就知道九品中正制,哪里需要胡问静废话。

胡问静看着贾南风,笑了:“可是,既然道德决定一切,为什么还要学其他呢?学四书五经干什么,四书五经与乡品毫无关系,学弓箭骑射干什么,当官又不看能不能打。豪门大阀子弟想要做官就只要刷道德知名度,只要空谈坐而论道,哪里还要学习兵法和其他显学?嘿嘿,只要道德高坐而论道水平高,带兵打仗也一定会赢。”注1

“所以,本朝就找不到一个超过你的人了?”贾南风有些理解了,大家都不学显学,自然就没有真正的才能了。

胡问静笑道:“只是衡量道德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阶级固化。”

“我听说过一个笑话。”

“侍郎的儿子问父亲,我长大了也可以当侍郎吗?”

“侍郎毫不犹豫的回答,当然可以。”

“侍郎的儿子又问父亲,那么我可以当尚书吗?”

“侍郎急忙捂住了儿子的嘴,那可不行,尚书也有儿子。”

贾南风听懂了,这是说官员的儿子继续当官,草民的儿子继续当草民?她平心静气的问道:“这有哪里不对吗?难道让草民的儿子当官?他们识字吗?他们知道绫罗绸缎吗?他们离开过家五十里地吗?他们知道怎么管理朝廷吗?龙生龙,凤生凤,自然是官员的儿子继续当官了。”

胡问静冷冷的问道:“是啊,没错,自然是官员的儿子继续当官,侍郎的儿子当侍郎,尚书的儿子当尚书,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