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司马炎看出了胡问静的心思,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为了能够一见天颜挖空心思的人如大海中的水滴,这个胡问静心思还算机巧,若是以后有什么机会,倒要看看能不能重用。

他没有转头就知道憨厚的司马衷肯定到现在都没有理解胡问静究竟怎么卖官鬻狱,更不用说胡问静的真实心思了。他心中有个念头,若是胡问静真的是个可用之才,倒是可以助太子一臂之力。

贾充只看了一眼司马炎就知道他在想什么,留下胡问静给太子当刀子或者肱股之臣?他也是这么想的,太子妃是他的女儿贾南风,太子司马衷若是能够坐稳皇帝的位置,对贾家也有莫大的好处。

只是这个胡问静实在是太机灵了些,不看看清楚只怕不太敢用啊。

作者有话要说:ps:看了一下评论,还以为没人会猜到呢,没想到这么多人看穿了这个剧情……瀑布汗……

2021.05.08.22:57自查修改错字。

感谢在2021021517:29:532021021619:01:2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发光的少年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佳音5瓶;谨言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1章 背后的风雨

胡问静卖官鬻狱的卑鄙手段以超出想象的速度飞快的传播,半个时辰之后全京城的百姓都知道了胡问静的卑鄙手段,众人眼珠子都要掉了,竟然有这么无耻的人?

某个官员怒骂:“无耻之尤!”身为官员自然知道收钱不办事,但没想到胡问静竟然能够将“收钱不办事”推高到如此境界。

另一个官员善意的提醒:“不能用推高,要用下滑。”不然显得这个方法很高尚,会被无数人骂的。

有官员却被无数同僚嘲笑:“老赵,花了冤枉钱了吧。我早就和你说了,你的事情不大,你偏不听,这回好了,给骗子送钱了。”老赵一声不吭,面如锅底。又是一个同僚嘲笑着:“老赵,你去拿回银子的时候硬气些,哪有不办事就收钱的道理,胡问静必须退钱,还要赔偿你的精神损失。”一群同僚笑,这精神损失说得含含糊糊,其实就是说老赵被众人嘲笑了,面子大大的挂不住。

老赵被众人说得恼了,起身离开,在某个角落仰天长叹:“胡问静,赵某绝对不会放过你!”

“老赵,你想做些什么?”有人在老赵的背后说话。老赵转头一看,立刻怒了:“老李!若不是你推荐,我怎么会上了胡问静的恶当!”当时是老李对他信誓旦旦,胡问静能量滔天,一定可以办妥他的事情,他才会重金找到了胡问静的。

老李问道:“你想要去找胡问静拿回钱财?”老赵冷哼一声,被人坑到了这个程度,讨要回钱财那是第一步,还要当面大骂胡问静,吐她一脸的口水。

老李眼神复杂的看着老赵,长长的叹息:“老赵啊,你这个人真是死心眼啊,你怎么就不多想想呢。”老赵微微一怔,皇帝都知道胡问静是骗子了,还有什么好多想的。

老李冷笑:“你熟读史记,可知道陶朱公救子的故事?”

老赵茫然,忽然心中一股寒意流淌全身。

老李看着老赵的眼神从茫然到了惊恐,料想他已经想到了,淡淡的道:“陶朱公的二儿子因罪被抓,大儿子去救人,找到了庄生,庄生对楚王道,夜观天象,将降大灾,当修以德。楚王遂大赦天下。大儿子以为二儿子得救是楚王的功劳,与庄生无关,索要回了金银,庄生找到楚王道,市井传言,楚王非怜悯天下而大赦,乃左右之人收取了陶朱公的重金,故赦免之。楚王大怒,杀陶朱公之子而大赦天下。”

老李每说一句,老赵就浑身发抖,等到老李说完这熟悉的故事,老赵已经抖得像筛糠一般。

老李冷冷的问:“胡问静就真的没有大佬在背后撑腰吗?这吏部之事件件都要经过任恺任尚书,任恺任尚书就真的没有参与吗?贾太尉以计谋闻名,难道就真的这么容易欺骗吗?胡问静在陛下面前凯凯而谈,就不怕陛下因为她廷前失仪而杀了她吗?就不怕因为卖官鬻狱获罪吗?就不怕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就被下到大牢吗?如此多的疑点,你怎么就像陶朱公的大儿子一般的吝啬钱财?”

老赵如锅底般漆黑的脸已经变得煞白。官场做事哪里能够因为别人嘴上说了什么就信了?要看行动啊行动!

“是,我莽撞了。”老赵心平气和的道,胡问静是骗子还是真的卖官鬻狱,他只怕是看不透真相了,但是他没有必要因为一点点的银钱就得罪了胡问静。陶朱公的大儿子怎么都想不通庄生是怎么不动声色的决定别人的生死的,自己同样怎么都想不通胡问静是怎么影响吏部和刑部办事的,难道也要用脑袋去了解其中的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