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那些客商感动极了,这才是真正的官民鱼水情啊。

那少女站在马车上,对着四周的百姓用力的招手:“老张,你什么时候搬家啊?要是缺少人手搬东西尽管说一声,我立刻派人过来帮忙。喏,这里有个红包,提前预祝你搬家大喜。”

“王大婶,听说你家小子的束脩一直没有缴?这可不太好啊,要是手头不趁手,那就和我说,你家的地址我知道的,我会派人上门的。”

“李大厨,药膳馆的生意如何?你可要好好盯着啊,记住菜肴一定要新鲜,切切不可用了隔夜的饭菜,对了,不如我题词一首,你拿纱笼了,就说我每天吃了药膳馆的菜才会祖坟冒青烟当了官,保证药膳馆生意玲珑。”

那群客商看着激动的泪流满面的老张王大婶李大厨,暗暗的点头,这个少女官老爷年纪虽小,但是关爱百姓,果然是一个好官。

数百卷着裤脚和衣袖的憨厚农民从人群中挤出来,急急忙忙的跪下,高高的将手中的水壶和蔬菜举过头顶,悲伤的叫着:“胡大善人,你若是走了,我们怎么办啊?”一群客商眼珠子都要掉了,这是箪食壶浆吧?这个少女官老爷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那少女深情的看着那些农民们,柔和的道:“我虽然不在谯县了,但是你们要好好的种地,千万不要让田地荒芜了,若是今年收成差了,你全家老少怎么过活呢?”

有农民倒地打滚:“胡大善人不要走啊!”

一群客商终于知道了真相了,这个少女官老爷一定是求雨成功了,不然农民不会这么的激动。

那少女在众人的欢呼流泪中终于到了城门口,转身对众人道:“千里相送,定有一别,胡某深深的体会了诸位的情谊,若是有空,每年一定会回来十七八次的。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

谯县之内无数百姓看着那少女和马车渐渐远去,哭声越来越大,不少人伏地大哭,泪如泉涌,该死的胡问静终于离开了谯县了,最好永远不要回来。

一群客商感动极了,在官老爷面前哭喊那有可能是装腔作势,在官老爷离开之后哭的更加伤心了,那才是真情实感啊。

一群客商们转头看向远处的太阳,暗暗下了决心,绝不能让真正的好官默默无闻:“吾当记之,流传天下。只要我等双脚踩到的土地就会流传谯县胡女老爷的事迹。”

……

这一日天色漆黑,暴雨倾盆,洛阳的街道更加泥泞了。

吏部衙署的几个小吏懒洋洋的站在吏部衙署的大门边,根据他们的经验这种天气之下是没几个人会跑来吏部等六部衙门办公的。倒不仅仅是因为路不好走,污了鞋袜衣衫,而是因为预兆不太好。

凡事到六部办事的人谁不希望有个阳光明媚的好兆头?天色阴沉昏暗,淫雨绵绵,一看就是要倒霉的一天,不是万不得已,谁脑子有病挑这个日子去办要事?别说来办事的官员了,六部衙署的官员也会溜掉大半,总而言之,刮风下雨下冰雹的日子就是大家默认的休息日。

“咦!”某个小吏忽然一怔,急忙低声提醒同伴们:“快站直了,有很多人来了!”

几个小吏急忙站直了身体,板起了脸,只见远处几百个官员撑着伞冒雨慢悠悠的靠近,然后一窝蜂的进了吏部衙署之内。

几个小吏挺起胸膛,压根不敢多问,几百个官员冒雨跑来吏部一定是有什么大事。

几百个官员进了吏部,只扫了一眼,立马就郁闷了。

“还没到?”一个官员问相熟的吏部官员。那吏部官员心领神会,摇头:“还没到。”同情的看着众人,这么糟糕的天气跑来吏部,不想扑了个空。“算算时日,大概还有三五日呢。”

某个前来看热闹的官员用力摇头:“绝不可能!驿站又快马通知我,昨日晚间就到了洛阳,今日一定会到吏部报到。”

一群官员转头看那官员,有个与驿站关系良好的伙伴真是可靠啊。

有官员从吏部门口小跑着进来,兴奋的叫道:“来了,来了!”

几百个官员大喜,飞快的瞅了一眼外头。

暴雨之下,一纸碧绿的雨伞慢慢的像吏部走来,伞下的身形在暴雨中格外的娇小。狂风呼啸而过,豆大的雨点打在那人的脸上身上,那人手中的雨伞都不曾摇晃一丝。

一群官员赞叹道:“好一个雨中客。”

一齐转头面对衙署,再也不看那雨中之人,一丝不苟的整理衣衫官帽,然后挺直了腰杆,卖力的办公:“张兄,这件事可不能这么干,这关系到亿万生灵!”“老丁,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万万不可疏忽了。”“若是赏罚不明,何以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