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继后难为 盛世青华 867 字 2个月前

周氏不知道顾华清在心里想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赞赏的看了一眼向来最为疼爱的孙女,清清有这样通透的心性,将来未必不能在宫中过好自己的生活。

即使顾惟和孟氏如何强颜欢笑,这样天大的“喜事”,他们也必须得开祠堂祭祖,还要面对一波又一波上门祝贺的亲朋好友。

整个长安城的人都没想到,陛下没有选择才貌双全的京中双姝中的任何一个,反而选择了素来没有什么才名,只是因为家世勉强得了一个温柔大方评价的安阳侯嫡女。

消息传到刚进京不久的王家的时候,王顾氏闻言愣了一下,倒是一旁的王茹馨摔了茶杯。

那可是皇后之位,多少女子求之不得的东西,顾华清何德何能,竟然能被陛下册封为新后,难道就只凭她的家世吗?

王茹馨第一次如此清晰的认识到家世的重要性,认识到她和顾华清之间的差距,但是她心中的一团火反而烧的更旺了。

王顾氏没有注意王茹馨,她听到消息以后,先是有些惊喜,毕竟成为皇后的可是她侄女,他们家老爷的职位说不定还能更高一些。

但是想起那天在侯府发生的事情,她那个大嫂高高在上的样子,王顾氏又有些讽刺的想到:难怪当初不愿意让女儿嫁给她儿子,原来是存了大志向,皇后之位他们王家自然是比不了的。

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心中只有利益的人,自然也只会觉得旁人都是与自己一样的想法。

但是心里再怎么觉得孟氏虚伪,为了老爷儿子的前程,王顾氏也还是备了礼往侯府而去。如今侯府又多了一个做皇后的女儿,分量自然是更重了,王顾氏可不愿意放过到手的好处。

自从圣旨下来以后,安阳侯府就忙碌了起来,而宫墙之内,仁寿宫中,最尊贵的一对天家母子也正说起新后的事情。

“琮儿最终怎么选择了顾氏做皇后?”太后也没想到最后皇帝选了顾氏,有些疑惑的问道。

“母后也是知道沈相和内阁几位首辅最后选出来的四个贵女的身份的,若是单从她们本身来说,顾氏自然是没有胜算的。”说着,贺琮轻声笑了笑。

“论样貌,唐氏最佳,论才学,杜氏最优,论名声,崔氏也比顾氏有名,顾氏在她们之中,当真不算出彩。”贺琮的语气有些感慨。

太后听着贺琮的话,也忍不住笑了一下,随后却更为疑惑:“那你怎么偏偏选了顾氏?”

贺琮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才继续说道:“单从她们本身来说,顾氏自然是没有胜算,但是从她们的出身来说,顾氏却是最合适的。”

“我之所以再立新后,就是为了朝堂和后宫的安定,可是杜氏和唐氏,出身一个武一个文,选她们任何一个,都有可能让好不容易平衡的文武势力产生偏颇,不论哪一方势力更强,朝堂都容易出乱子。”

“而崔氏,她父亲出身寒门,虽然如今官至尚书,但是底蕴不足。一个出身寒门的皇后和一个出身勋贵的贵妃,后宫怎么可能不乱?”

太后了然的点了点头:“确实,这样看来,顾氏确实更为合适,只是她出身世族……”

贺琮微微摇了摇头:“这世上岂有十全十美的事情?顾氏的出身能镇住后宫,顾家如今也大多都是文职,不再带兵,不会打破前朝的平衡,而且听说顾氏性情温柔淑和,应该可以照顾好明嘉,这样已经很是难得了。”

“只要你认为顾氏合适就好,等顾氏进宫,我就能好好歇一歇了。”太后笑了笑道。

“都是儿子不孝,让母后还要为后宫之事操劳,钦天监选定的吉日是在五月十八,还要再劳烦母后一段时日。”贺琮有些愧疚的说道。

第五章 大婚

景元六年五月十八,宜嫁娶,宜出行,诸事皆宜,正是帝后大婚的吉日。

又逢天公作美,惠风和畅,天朗气清,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虽然顾华清只是继后,但是贺琮出于内心那么一丝丝的愧疚心理。下令让礼部按照迎娶元后的礼节来迎娶顾华清,场面十分盛大。

五月十八这天一早,天都还没亮的时候,顾华清便被朝云暮雨她们唤醒,沐浴更衣,然后被宫里派出来的一群嬷嬷宫女们按在了梳妆台前梳洗打扮。

原本因为顾华清即将进宫,昨天夜里孟氏和她谈了许久。娇养了十八年的掌上明珠就要成为别人家的人了,而且还是不是普通的人家,是天底下最有权势的一家,即使将来女儿在宫里受了什么委屈,他们都不能为她出头,这让孟氏如何不担心。

虽然该教的之前都已经教过了,但是孟氏还是想多和女儿说说话。母女谈心直到深夜,孟氏走后,顾华清难得的有些失眠,辗转反侧,好不容易才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