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卖报?爆卖!

撕书风潮很快开始流行。

不过,并非读者不喜欢。

恰恰相反,太多人喜欢这本青春画报。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合买,传看,撕书的行列。

渐渐地,也开始有些手头宽裕的人,独立买书。

“这真不是画的吗?可要映像纸,这得多少钱啊?怎么可能才卖一元呢?”

这是学画的人。

画报一出,极为逼真的图片,叫一些靠作画吃饭尤其给人画像的人,大为紧张。

“咦,写意几个我都见过,这几个美人是哪家销金窟的?不错,不错,有新人啊。”

这是将这份画报当做指南,方便去各大销金窟寻欢的人。

“青春画报一元二!先到先得,晚了可就没有了!”

这是发现二次商机,将青春画报买回去后,当黄牛加价转卖的人。

“一张八分,一张八分,都是青春画报上的!”

这是自己买回画报,然后撕成一页页再单卖赚钱的人。

不管他们如何操作,在书店、报摊这边无疑要先钱货两清。

书店、报摊现在开始小心提防另一件事。

那就是防止有客人不买,偷偷撕下几页画报藏着带走。

总之,青春画报短时间内便在省城中下层百姓间打响名号。

大部分书销路问题,跟民众识字率直接相关。

卖得再便宜,老百姓识字少甚至干脆不识字,他也不会买书。

钱塘城作为东海省城,近年一直注重文化传播,又有众多技工,识字率在全身名列前茅。

但仍有很多人不识字。

可是看青春画报,不需要识字啊……

无需广告,千人万人自发宣扬传播消息。

省城这边各家书店、报摊一共进货七千五百本,原以为已经很多,哪知飞速卖空,很快便有了供不应求之势。

“廖兄弟,你们那边还有货没?我们需要尽快补货。”陈老板比先前热情好几倍。

小七廖峰则慢条斯理:“陈老板,我们厂也是小本买卖,还欠着银庄不少贷款呢。

咱们这要有钱了,才能买新材料因新书不是?

之前约好了,上架后七天内付账,你看咱们是不是先把第一批的账清一下?”

正常来说,上架其实就要结账。

李根、廖峰先前谈得条件,无疑又是一方面让利。

但现在主动权就完全在他们这边了。

“当然,当然。”

陈老板言道:“还请廖兄弟联系你们厂里,优先给我补货。”

“外面怎么卖是他们的事,凡是从我们厂里拿货的,价格别乱来,否则砸了招牌,我们可不好卖第二期了。”廖峰又提醒道。

陈老板连忙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