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第 89 章

朕只想要GDP 初云之初 4293 字 2022-11-10

“真的有这么值得高兴吗?”

她目光悲悯,声音轻不可闻:“还有人记得出塞和亲的定安公主吗?”

定国公的目光同样落在天子身上,却给出了完全相反的答案:“当然不是高兴。”

宁氏微微一怔。

定国公道:“恰恰是因为无穷无尽的痛苦积郁于心,无法疏解,所以才会这样啊!”

……

刘彻告诉空间里其余人答案。

“论纵横捭阖,我不如始皇,论披挂上阵,征战沙场,我不如你们其余三位,但我有一样本领,要强过你们,那就是猜度人心。更别说,当今天子的秉性,本就与我有些相近。”

“你们觉得天子是什么人呢?诸王和朝臣,又觉得天子是什么人呢?”

“心狠手辣,杀人如麻,毫无人性,看重权力超过一切,是不是?”

刘彻慢慢的笑了笑:“也就是没有人敢当面跟他这么说,如果真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天子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告诉他世人对他的评论,你们来猜猜看,他心里的第一个反应会是什么?”

他没有等其余人说话,便给出了答案:“是委屈。”

“他会觉得很委屈的。”

“他会杀掉意图从他手里强夺权力的人,他会杀掉意图利用他的人,他会在意识到儿子想要对他不利之后毫不犹豫的将儿子杀掉,但是这一切都是都有一个大前提——在他眼里,这些人都是因为犯错,因为违背了他的底线而死,而不是死于他毫无节制、心血来潮的杀意!”

“他委屈的理由在于,他觉得被杀掉的人都是自己犯错在先,他之前已经给过他们机会,是他们不知道珍惜,自己走向死路的。”

“但是天子跻身高处,他不可能、也没有理由跟人剖析自己的内心,跟人分析那些人错在何处,所以世人只能看到一个结果——他居然连亲生儿子都杀,真是心狠手辣、毫无人性!”

“他是个真正意义上的枭雄,但是并不嗜血。他会杀死在他眼里犯错的儿子,因为在他看来,那是儿子咎由自取,但是他绝对不会忽然发疯,在自己的骨肉血亲没有犯错的时候,莫名其妙的将其处死!”

“所以,他有什么理由要害自己嫡亲的孙女呢?”

李世民下意识的接了一句:“这也不是直接害死啊,不是为了和亲吗?”

……

“天子是真的很伤心。”

宫宴已经结束,宁氏同父亲一道乘坐马车返回家中,定国公今夜多饮了几杯,神色微醺。

他问女儿:“你知道上一次公主和亲,是什么时候吗?”

宁氏略顿了顿,方才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是先帝在的时候。”

“是啊,”定国公叹息道:“今上登基数十年,从来没有和亲之事,连以宫女假称公主远嫁都不屑为之!”

“我也知近年来边关战事时有失利,可是,当年纵马大漠、所向睥睨,使得戎狄臣服的国朝铁骑,不也是天子登基之后一点一点打磨出来的吗?当前这个辉煌的盛世,不也是天子一手缔造的吗?可是时移世易,因为近年来边关不顺,大概已经没有人记得,年轻时候的天子,也是一位雄才伟略、立誓要荡清大漠的英主了。”

回忆起往昔,他神色有些感伤:“你知不知道,天子登基之后下的第一道诏书是什么?”

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

宁氏唯有摇头:“女儿不知。”

定国公告诉她:“那封诏书很短,只有五个字:华夷不两立!”

宁氏为之一震。

“没有人记得了。”

定国公叹息着摆了摆手:“他们惧怕天子,敬畏天子,但唯独没有人真正的明白天子。在他们眼里,天子垂垂老矣,凶戾暴横。没有人了解天子的志向,没有人想承继天子的思想,也没有人能够肩负起这天下的重担……”

“想想那日宫宴之上,诸王都说了些什么吧。”

“有赞同和亲的,当然,也有反对和亲的,可之后他们又说了什么?愿意让自家的女儿代替定安公主和亲,又或者用臣女亦或者宫女替代。”

“可是对于天子来说,和亲之事,公主还是宫女,又有什么区别?”

“天子他,是少年时候便立下誓言,要荡清大漠的人啊!可是事到如今,谁又能承继他未竟的事业呢?”

宁氏久久没有做声。

定国公则随手掀开轿帘,神色惘然的看着天际中的那轮明月。

还有一些话,他是不好跟女儿说的。

当年他被选为天子伴读的时候,天子的日子其实并不怎么好。

天子乃是先帝的嫡子,只是因为先帝与皇后不睦,偏宠妃妾,故而天子这个嫡子出生的很晚,前边有好几个哥哥,并不得先帝宠爱。

而先帝的母亲,则在后宫倾轧之中早早离世。

先帝很快又立了继后,继后又诞育嫡子,因而先帝的日子便也愈发难熬。

好在那时候还有大公主照顾他。

大公主并不是天子的同胞姐姐,她的生母是侍奉天子母亲的宫人,被先帝临幸之后有了身孕,却又在生产时殒命,因是个女孩儿,便被养在了天子的母亲膝下。

定国公闭上眼睛,依稀还能回想起她的样子来。

她的性情真是好啊,既坦荡又爽利,笑起来的时候可真好看,她让他喊她姐姐,还会有模有样的指点他习武。

他跟天子满头大汗的演练,大公主背着手监督他们,洋洋得意的说:“也就是我生成女儿身,否则也要去疆场走一遭的!不过女儿家也没什么不好,从前不还有定安公主那样的奇女子吗?”

后来……

大公主被先帝下令送去和亲了。

纵观先帝一朝,前后有过几次和亲,但只有那一次,许嫁的真正的公主。

不得不说,后宫的枕边风发挥了作用,而究其根源,大抵还是因为她在皇后薨逝之后,一直照顾着年幼的天子。

大公主离宫那天,天子没有去送她,先帝为此很是不满,觉得这个儿子没心肝,大公主在的时候照顾他最后,临走了他却不去看一眼。

大公主却只是笑了笑,央求的看着他,说:“去陪陪他吧。”

又同先帝说:“那孩子向来情深,大概是见不得分别。”

定国公在大公主教导他们习武的那片竹林里找到了天子。

他坐在林中的一块石头上,面朝北方,默不作声的流泪。

定国公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默不作声的守在一边。

不知过去多久,他听见天子叫了他的名字,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我的有生之年,一定要荡平大漠,使本朝再无和亲之事!我做不到,我的儿孙也要做到,若违此言,天人共戮之!”

定国公说:“好!”

转过第二年,大漠便送了讣告过来,大公主薨了。

她在宫中的时候,便没有什么人在意,虽然是长女,却也都是大公主大公主的叫,即便出塞和亲,也没有赐下封号。

现在她死了,仍旧是没什么人在意。

即便是天子,也只是默然几瞬,便转过头去,继续研习功课去了。

但是定国公知道,他其实是记得大公主的。

也只有他,会在大公主的生辰跟忌日,亲自抄录经文,送她往生。

只是即便在他登基之后,也没有大张旗鼓的办,而是叫上他,悄悄去庙里供灯,又或者一起抄经供奉。

“叫别人知道做什么呢,”天子神情寡淡,说:“无非是拿她做筏子来邀宠罢了,她必然不耐烦看这些。”

因为自己曾经的遭遇,他善待自己的结发妻子,元后薨逝之后,也没有再立继后,而是把年幼的太子接到自己身边亲自教养。

可是太子却走在了天子前面……

再次深切的回想起大公主,是数年之前的事情了。

也是一次宫宴,天子状若不满的问太子妃:“怎么叫女儿学那些打打杀杀的东西?说出去叫人觉得天家少教。”

太子妃很是无奈:“那孩子脾气大,儿媳也劝不住她呢。”

天子便下令传召那个因为带累了同胞弟弟,而一直为他所不喜的孙女入宫。

定国公起初是没太在意的,直到听见一个小女孩脆生生的说:“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前朝有定安公主替父亲戍守关隘,祖父是圣明天子,出一个花木兰,有什么奇怪的?”

定国公手一松,筷子掉到了地上。

他倏然回过神,弯腰捡了起来,神色复杂的看向那个年幼的女童。

眉眼其实并不像大公主。

可是性格,倒真的是有点像呢!

在那之后,天子仍旧很少见她,却时常有所赏赐,嘴上说女孩家不好学那些打打杀杀的东西,但还是派遣了心腹内卫前去教导。

故而当日宫宴之上,天子提起和亲之事,满殿人心各异,只有定国公笃定异常。

天子的脖子硬了几十年,怎么可能忽然间软了下去?

而天子更不可能会让定安县主和亲塞外。

定国公恍惚之间,回想起当年大公主离京之前说的那句话来了。

那孩子向来情深,大概是见不得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