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番外二

大年十的除夕宴和庆功宴不同,属于家宴。

邀请的除了京城里的宗室亲族,皇家外戚,还有少数天子身边倚重的信臣。每年的除夕宴会不会受邀入宫,是京中朝臣判断天子恩宠的一大风向。

姜鸾邀请的主宾当然是二姊姜双鹭。谢征这个二姊夫是顺带的。

政事堂几位宰臣,东宫出身的属臣,李相,崔中丞,谢澜,淳于闲,崔滢,一个不落地都请了。

“把卢四郎的名字添上。”姜鸾吩咐准备请帖的秋霜,“应允了他明年出仕。今年除夕宴上露个面,在场诸位看到人,心里都有个数。”

远处传来一阵细微的人声响动。

白露小跑过来回禀,“吴太医看过裴相的抓伤,人刚送走。吴太医说,几道抓痕本身无碍,不过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召来了兵马元帅府的亲兵,详细问询了一番猫儿的来历。还好是正经大猫舍高价买来的,里头都是精挑细选的品种,专供京里的达官贵人赏玩。应该不至于沾染恐水症。”

姜鸾点点头,“裴相人呢。出宫去了?”

“还没有。墨墨暂时安置在西殿厢房里,和点点的笼子放置在一处。裴相刚才过去查看点点和墨墨相处得如何。”

姜鸾把窗户打开,点点娇气的叫唤声隐约传来。

“怎么听不见墨墨叫?”

白露忍着笑说,“墨墨想抢点点银盆里的猫儿食,被点点兜头打了几巴掌,躲在角落里不敢出声。裴相在旁边瞧着,赞了句‘抢占先机,打掉气焰,做的不错’,赏了点点一条鱼干。”

姜鸾笑得肚子疼,“墨墨不是他自己送来的?怎的挨了点点的打,他倒赏了点点。”

庭院里传来一阵吱嘎踩雪的脚步声。

裴显从西殿厢房方向穿过庭院,停在窗下,当面告辞,“是时候出去了。傍晚再入宫赴宴。”

临走前想起什么,又回身特意叮嘱了一句,

“今晚除夕宴,其他人敬酒都无妨,你莫要当众赐酒。”

姜鸾笑问他:“怎么了,怕你自己喝多了烈酒,被我送出宫去?”

裴显原本已经要走,脚下一顿,皱眉说,“阿鸾。”

姜鸾指尖一圈圈地绕着乌黑发尾,起了逗他的坏心思,偏要往下说,

“裴氏有家训,酒后不得同房。哎,你们裴氏好正经呀。以后我不想留你,岂不是只要赐一杯烈酒下去——”

裴显的视线瞬间转过来,犀利地扫过寝堂四周,在随侍的几个御前女官身上停驻片刻。

秋霜咳了声,“奴婢出去片刻。”拉着白露退出去门外候着。

“嗯?”姜鸾觉得有意思极了,趴在窗边,细白的指尖扒拉着窗棂积雪,故意问他,“把我的人都瞪出去了,你要单独说什么?”

裴显一个字都没说。

唇边噙着淡笑,从敞开的如意菱纹窗外倾身进来,抬起手,狠揉了一把姜鸾头上的双螺髻,在她哎呀呀的叫声中,转身出去了。

——————

晚上的除夕宴是家宴。宫里全力预备着新年初一的元旦大朝会,除夕宴规模不大,开始得早,散得也早。

懿和公主早早地就到了。

姜双鹭自从太行山招魂回来,屡屡梦中惊悸,后来谢征领兵出京,她便住在姜鸾的东宫里。

说来也怪,自从十月里的某天夜里,姜双鹭梦中惊悸的毛病突然好了。

半个月后,军报送来,正巧在那天,大军踏破都斤山牙帐,斩下薛延陀可汗父子的头颅。

十二月初大军凯旋,裴显被大理寺官员堵在城外,当日下了诏狱。谢征感觉不对,在城外五十里原地扎营。

懿和公主等了两日,等不到人进城,焦躁起来,带着自己的八十公主亲卫出了城,把谢征从城外接进京城。

——这是十二月初,姜鸾登基之前的事了。

后来大军凯旋入京,这事不知怎么的不胫而走,在京城街坊广为流传。‘大军凯旋起风波,公主出城接驸马’,居然成为不少传奇话本的素材。

姜鸾傍晚赴家宴时,袖里就揣了本火热出炉的最新话本。

今晚家宴,礼仪拘束得少,在场不是宗亲外戚就是天子近臣,齐齐起身恭贺,“陛下除夕吉祥安泰!”

等姜鸾坐下,众人落座。教坊乐队换了一首轻快的鼓乐。除夕宴开始了。

姜鸾邀二姊共坐说话,端起半两小玉杯,敬了二姊一杯酒。两边玉杯相碰,叮一声轻响的同时,借着大袖遮挡,把话本塞了过去。

姜双鹭愕然接过,低头略翻阅前后,蓦然红了脸,急忙把‘公主出城接驸马’的话本藏进了袖子里。

“呸,哪家不正经的书局,抄录这等捕风捉影的不正经话本。”

姜双鹭红着脸说,“我只是出城把他接进来。哪有话本的那些……青鸟千里传书,城头相看泪眼,梦中互述钟情……”

“捕风捉影的话本才好看。”姜鸾悄声说,“二姊藏好了,晚上拿回去仔细看。”

姜双鹭:“……呸!”

过了片刻,又轻声道,“阿鸾,你帮我挡着些。我倒要仔细瞧瞧里头还能怎么胡写。”

灯火明亮的宴席里,姜双鹭把书卷放在膝上,借着长食案的遮挡,开始从头细看。

看几行,轻轻地“呸”一声。又往下看了几行,没忍住笑了下,急忙掩住了嘴。

姜鸾捏着小玉杯,眼风斜斜瞥向宴席里端坐的谢征。

上好的白菜被野猪拱了。她心里嘀咕着,没办法,谁让白菜喜欢呢。

她召来了徐公公,吩咐说,“朕记得内库里有一只双耳巨樽。”

徐公公躬身应道,“是有一只,半斤的双耳大金樽。老奴拿出来给裴相送去?”

距离不远的宗亲外戚席位处,裴显刚刚入席,才拿起长箸,准备夹菜。执筷的动作顿了顿,视线斜睨过来。

姜鸾正和徐公公说:“谁跟你说半斤金樽了。内库里有只两斤量的巨樽。去年龙首原秋日宴的时候,带出去用过一次。”

“啊,两斤量的双耳巨樽,确实有一只。”徐公公恍然,“老奴这就开内库拿出来,给裴相送去?”

裴显:“……”

“好了,徐在安,你别再说了。你看裴相筷子都停下了。”姜鸾拿玉杯敲了敲长案,“双耳巨樽拿出来,盛满酒,给谢大将军送去。”

“……”轮到谢征的筷子停了。

传说中的两斤巨樽,领受过殊荣的只有裴显一个,今天怎么轮到了他?

不久后,盛满两斤葡萄美酒的双耳巨樽,由两名内侍合力捧着,沉甸甸地放置在谢征的食案上。

赴宴众人交头接耳,注意力从刚才入席的卢四郎身上,齐齐转到谢大将军这处。

谢征无奈放下长箸,起身谢罪,“谢陛下赐酒。不过臣酒量不佳,不像裴相海量。两斤美酒赐下,臣只怕要当众醉倒失仪。”

“今晚是家宴,没那么多君臣礼节。朕只管赐酒,喝不喝是你谢大将军的事。”姜鸾懒洋洋地举起半两杯,

“不过,改口唤一声二姊夫,不值得谢大将军喝两斤酒?”

谢征怔住了。

声线里猛地泛起了激动,“谢陛下!”

随即二话不说,举起巨樽就喝。

姜鸾喝干了半两杯里的果子酒,亮出杯底,“行了,坐下慢慢喝吧,二姊夫。”

——————

热闹宴席的另一处。

姜郎姜鸣镝,今夜揣着满腹心事,愁眉不展,神色低迷,和欢庆宴席的气氛格格不入,拿起酒杯一饮而尽,俨然要借酒消愁的姿态。

然而美酒入喉,却跟想象中的滋味大不相同。姜郎的惆怅更多,举着空杯嗟叹,

“大好年华如水飞逝,过年就要娶那母夜叉。原想着借酒消愁,大醉一场,稀里糊涂过到新年也就罢了……今晚的酒,居然是给十来岁小孩儿喝的果子酒!”

在他身侧,谢澜端正坐于案后,眸光低垂,指节轻轻摩挲着案上玉杯。

果子酒才好。

既可以放肆畅饮,又不会御前醉倒失仪。

冷玉色的手指握住酒杯,香甜芳馥的果子酒一饮而尽。

————

酒过巡,宴席到了中途,姜鸾喝了七八杯果子酒,酒意微醺,脸颊升起浅浅的绯红。

宴席乐音陡然一变,鼓点响起。原本轻快悠扬的丝竹乐音,换做了舞乐。

舞姬旋转入场。

今晚家宴的歌舞和昨晚的庆功宴不同,更加欢快无拘,舞姬穿起翻领胡服,举着手鼓腰鼓,踩着鼓点节奏,开场一曲热烈的胡旋健舞。

在场的众多宗亲子弟大声鼓掌叫好。

大闻朝歌舞兴盛,当年太皇帝时,经常在宴席中途兴起,君臣共舞一曲破阵舞,传为百年佳话。至今朝中的文臣武将大都善歌舞。

鼓点声声,气氛热烈。姜郎平日浪荡惯了,今天席间的果子酒喝得不够尽兴,那就歌舞尽兴。

他率先起身,踩着鼓点下场,扬起大袖几圈急旋,引来相熟的宗室子弟一片轰然大笑叫好。

教坊乐队察觉贵客下场起舞,立刻换了新曲,鼓点胡笳声声,这回是更适合男子的舞曲。

姜鸾的注意力也被吸引过去,目不转睛瞧了一会儿急舞的姜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