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唐种田指南 浮云素 1547 字 2022-09-19

做什么?

……

做豆腐远比高长松想得困难,现代他有各种代替人工的机械,在遥远的唐代连石磨都得自己推,再加上滤渣、煮浆,忙活完这些,大半天已过去了。

至于关键的一步用石膏浆使其凝结为豆花倒是最容易的。

原本,高长松已经想好了用酸汁点豆腐,不想竟然从记忆的犄角旮旯中扒拉出石膏粉来。

感谢张仲景,感谢《伤寒杂病论》,中学历史一共就提到几位古代大医,分别是扁鹊、华佗跟张仲景,最后一人在治伤寒症上格外有一手,并将石膏作为常用药材写入各种方中。

唐代巫医并行,生病时求神拜佛的不少,也有去医馆看病的,官方甚至在各地会设置大型的基层医疗机构。

前些年高玉兰发热重病,高太公连夜背她去医馆,差点就闯了宵禁,石膏粉就是那时开的,后来高玉兰发汗伤寒好了,高太公却不忍丢了当时的药材,只存在家中,想下次若有谁发热变拿出来对付。

谁知竟用在点豆腐上,也真是世事难料。

高长松约是在中午点好豆花,距离正经豆腐还缺一个压制的过程,简单说来就是以重物压在豆花表面,将其中的水份压出,成为紧实的豆腐。

至于现在做好的薄豆花,煮开后便是市面上常见的豆腐脑。

高长松本想着做三份豆腐,哪想得做起来如此之慢,眼下系统上的时间已过中午十二点,到了他家吃午食的时候。

现在寻常人家都是吃两顿,贞观之治还没到来,且百姓家都没什么余钱,饱饱地吃上三顿是不可能的。高长松家正儿八经来说其实是吃两顿,早上七点吃早饭,下午四点前后吃晚饭。

他们睡得早,晚上九点前上寝床,古代晚上黑灯瞎火的又没什么娱乐活动,城市里一更三点甚至都宵禁了。

——一更三点是晚上七点多。

晚上什么事都干不了,不只能睡觉吗?

可做多了农活,中午什么都不吃也不可能,农忙的时候高老太都会让高香兰她们去田头给高太公送蒸饼,早上剩下来的面饼,小麦粉中混着粗硬的麦麸,磨牙是磨牙,也是真的顶饱。

他们家中午不吃饱餐,就来点充饥的小点心。

高长松凝视生豆花,这不就很适合当午食吗?

……

在热腾腾的豆腐脑上浇一勺豆酱,最后再撒上一把种院子里的葱花,与现代街边豆腐脑相似程度高达80%。

高长松满意地刺溜一口,小半碗豆腐脑都吸进腹中。好在他煮得多,喝都能喝到饱,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他这年纪还是很能吃的。

他喝的时候内心叹气,如果再来块切碎的榨菜、浇上辣油,最后撒上一把新鲜香菜配油条一起吃,才是他最爱的配置。只可惜在这时代榨菜容易找,油条虽说有些奢侈却也不是完全不行,可辣油跟香菜那就难了。

辣椒且不用说,要到明末才传入中国,至于香菜,此时普及度实在是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