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8 章

京市日报报社也没想到这期报纸发行后会有如此大的热度和反馈。</p>

可转念一想,大伙儿也能明白,现在谁家里没个孩子,谁不是当爹当妈的,看着几个可怜的小萝卜头如此坎坷的遭遇,都是既气愤又怜爱。</p>

怀胎快六个月的杨友卉更是看报纸看得眼泪花子冒,她家里有个娃,肚子里还揣着一个,更是感同身受般难受。</p>

“我都没法儿想他们爸妈什么心情,怕不是想死的心都有了,哎。”</p>

“好在现在外头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事儿,兴许有人知道线索。”苏茵希望这报纸越多人看到越好。</p>

四个小孩儿因为年纪小,还没找到亲人,被公安同志暂时安排在了附近的一家机关单位的育苗班,四个孩子被拐卖后自小在村里生活,哪里上过什么育苗班,更是因为小小年纪经历太多,已经生出天生的不信任,对谁都有戒备心。</p>

正是这份戒备让人看得心疼。</p>

是以,苏茵出去跑新闻之余买了一袋子桃酥和绿豆糕去看他们时,发现他们压根不和育苗班的其他小孩子玩,只四个人报团,谁都插不进去。</p>

“阿姨,你来啦。”</p>

但是对于苏茵,他们还是亲近的,毕竟从来没有人那么温柔地给他们擦脸擦手,把他们洗得干干净净的,还买松软香甜的鸡蛋糕吃。</p>

“我给你们带了好吃的,洗手没有洗了手的过来拿桃酥。”</p>

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去拧开水龙头,使劲搓着手,再往衣裳上一擦,屁颠儿屁颠儿地就跑向苏茵。</p>

现在他们身上已经穿上了干净的新衣服,被逮进派出所的第一天,公安同志们就凑钱给他们一人买了身新衣裳。</p>

原来的四个脏兮兮的小“乞丐”瞬间变得顺眼多了,个个都挺可爱。</p>

就是他们吃东西的习惯没改,手里抓着桃酥,使劲往嘴里塞,狼吞虎咽般狰狞,小嘴包得鼓鼓的,担心谁会来抢似的。</p>

都是过去饿狠了落下的毛病。</p>

“慢点儿吃,这里都是你们的,不用着急。”</p>

苏茵再劝也没法,毕竟饿了太多年,这样的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的。</p>

这两天,不少看了报道的好心人还往东门派出所门口和报社门口放东西,指名道姓送给孩子们,有小孩儿的衣裳,有吃的用的,还有不少人天天往报社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p>

苏茵听着接线员快忙不过来的身影,第一次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新的认识。</p>

原来握着一支笔,竟然也能产生如此大的能量。</p>

“安哥,嫂子那文章忒厉害了哎,我今儿出门还听到邻居大爷大妈在说这事儿,骂那些人拐子千刀万剐”</p>

胡立彬如今腰包鼓了起来,租了间四合院的单间配一个厨房,倒也是清净,平日里碰见邻里邻居关系也不错。</p>

他今天早上特别自豪地告诉邻居,写那篇报道的记者是自己好哥们的媳妇儿,惹得邻居们都有些</p>

激动。</p>

那个词儿叫什么来着</p>

刺棠提醒您七零娇美人嫁年代文大佬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p>

什么焉</p>

“我听茵茵说,最近她们报社热闹得不行,全城的老百姓应该都知道了,但愿他们家里人也看到。”</p>

“是啊,真是挨千刀的人拐子”</p>

骂了一通人拐子,胡立彬跟着顾承安上新工厂那边去了。</p>

何松平最近主管监工新厂的筹建工作,已经和附近的原棉纺厂老职工混熟了,多打听打听,还能知道些这里的老故事。</p>

原来当年这家私人小厂是贺天骏父亲接手的家族工厂,不过那时候效益已经不太行了,加上他本就不是这块料,工厂只能宣告破产。</p>

后头工人们纷纷找了其他工作,贺家一家三口却是一直住在这里的家属院里头,毕竟地皮是他们的,还能靠出租房屋挣钱,一家人生活过得挺滋润。</p>

谈起贺家,老邻居有话要说。</p>

“反正你有什么不明白的找他们打听也成,贺厂长不会开厂,人还很好的嘞。”</p>

何松平这阵子忙着监督各项施工修整,确实与贺家打了数回交道,这一家子当真是有些让他大开眼界。</p>

“贺叔,我们准备把以前的棉纺一车间改成收音机组装车间,您帮忙看看有面墙能敲不”</p>

贺厂长背着手就溜达了过去,对着这群年轻人的改造指指点点“你们老板是很有钱哇阵仗搞得这么大。这面墙是后头搭的,可以拆了,你们自己看着办。”</p>

“行。”何松平递了根烟过去,见他将烟贴着鼻尖嗅了嗅,真是一脸满足,便掏出火柴准备给人点烟,可贺厂长却摆了摆手。</p>

“先别了,我家那口子鼻子灵得很,一会儿回去闻到我身上有烟味儿,我可要遭殃”</p>

“贺叔,看不出来啊,您还挺怕媳妇儿。”</p>

“这怎么叫怕”贺厂长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年轻人,这是我不跟她计较,女人嘛,得哄着点儿,我家那口子心眼可小。”</p>

又四处转了转,贺厂长不懂经营工厂,却是在建筑方面有些见识,给了他们好些改造建议。</p>

说话间,贺天骏从外头回来,仍是趿着凉拖鞋,大步往他爹这头来。</p>

“儿子,回来啦怎么没在你姥爷家吃了晚饭回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