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而不是那些酒囊饭袋的王公贵族,有这样的主子是天下百姓之福,是他们身为官员的福气。

“你们放心,既然你们选择看大澈,就绝对不会让你们失望的。”慕辰酆看着这两人只要识时务,也感到畅快。

淮城基本上来说是轻而易举的拿下来了,毕竟谁都没有想到慕辰酆会突然进攻。

当这件事情传回大堰朝堂的时候,又引发了一阵轩然大波。

朝堂之上,寂静无声,众大臣大气都不敢喘一声,就怕一不小心就惹到皇上。

“众爱卿,你们可有什么办法?慕辰酆已经攻下了淮城了,你们认为该怎么办?”

慕泰安看着台下的众人,心里一片哀然,这么多文武百官,到关键时刻 ,能顶事的一个都没有。

“回皇上,我们应该派兵去攻打,要是我们不去,慕辰酆下一个就是东城,然后是宿城,最后就直逼京城了。”兵部尚书终于站出来把自己的意见说了。

毕竟淮城和京城中间就只隔着两座城池了,要是不加以制止,那么京城早晚都会沦陷。

慕辰酆来势汹汹,绝对是有有备而来,而且他背后还有徐澈和新云商城的支撑,国库的财力绝对不是大堰朝能够比拟的。

“是啊,皇上,要是慕辰酆还继续前进,那么过不了多久,就会到京城了。”有官员也附和。

“臣,不这样认为。”丞相于鼎的话让大家都静了下来。

“哦?爱卿,你意下如何?”对于这个自己一手提携的丞相,慕泰安是乐意听他的意见的。

"皇上,眼下马上入冬了,慕辰酆的军队不可能一直打下去的,毕竟边关那边也是需要有军队驻守的。

虽然说蛮子部落已经归顺了,但是归顺的可是大堰,而不是大澈,所以,慕辰酆不会在继续往下打的,毕竟他还提防着被偷家不是吗?"于鼎的话让在场的众人精神一震。

是啊,蛮子部落归顺的是大堰朝,而不是慕辰酆建立的大澈,如此说来,这里可做的文章多着去了。

“皇上,丞相大人说的对,如此一来,我们还是可以有时间准备休养的,毕竟边关那边的气候和我们中原是比不了的,到时候,我们可以趁着天气在去攻打淮城也是可以的。”其中的官员A说道。

“是啊,皇上,我们是可以趁着边关的气候进行反击的,到时候,我们可以来一个出其不备,打他个措手不及。”官员B的脸色上一阵兴奋之色。

只有和慕辰酆一起作战过的将军或者是对慕辰酆有一点了解的人心里一阵讽刺:你们是二货吗?当人家慕辰酆是吃素的吗?还说攻打,攻打不要钱粮的吗?不要补给吗?就拿着嘴去打啊?

不过他们也是心里想想和吐槽一下,实际上也不敢说什么的,毕竟现在的大堰可不是原来的大堰了。

“诸位大人,稍安勿躁啊!你们说攻打也好,守城也罢,诸位是知道的,今年中原遇到涝灾,百姓受灾严重,朝廷现在是支撑不起一场战役的消耗的。”

户部尚书毫不客气的声音给在场的诸位包括皇上都泼了一盆冷水,毕竟户部尚书说的都是事实。

朝廷已经好几个月都没有发放俸禄了,不少的官员因为养不起家了,家里的下人和丫鬟都发卖了不少了。

朝廷现在国库空虚,又经过南疆一战,已经是支撑不住了。

“皇上,老臣有话说。”太子太傅说道。

“爱卿,请说。”对于这个太傅,皇帝也是很尊敬的。

“既然眼下已经支撑不起战役了,不如好好的韬光养晦,边关因为气候的原因,有很多的掣肘。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的多种点粮食,最起码也不会让战士们饿肚子不是吗?

眼下汉城的天气冬季都可以种植的,皇上不如派人去那边,把能种植的土地都利用上,最起码明年四月之前,我们是可以收获一批粮食的。”太傅说这话是有根据的。

当初大堰开国的时候,就是把汉城当做粮仓的,汉城天气不一样,一天都阳光普照,是没有冬天的城池。

而且汉城地广人稀,很适合种植,不过缺点就是运输很是不方便,但是这也不影响,只是需要增加一些人手就可以了。

朝中很多大臣听了,都不屑一顾,觉得只有太傅这样的老古董还想着从土里刨出军费,那样的时代早就已经过去了。

第222章 淮城

慕泰安也觉得太傅的办法行不通,毕竟几个月之内能种出多少粮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