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年的,大家真的很惊喜。

沈昼锦因为跟韩青溪熟,余致远又是她的徒子徒孙,也去凑了个热闹。

一伙文人张罗着写信。

沈昼锦在旁边出主意:“你们别像之前,各人写各人的,虽说你们文人交流,大可以畅所欲言,奈何国库没这么多钱,天下也没这么多药,万一哪个哪句话说多了又是事。而且你们既然是联名倡议,不如就写一封统一的倡议书出来,也不用抄,我给你们印上几千份,你们三个盖上私章,或者留下大名,韩诚你们这几个也都留个名,赶在年前发到各处文会,或者各自的友人,过年这阵子大好的空闲,让他们慢慢琢磨去呗!”

这么一说,所有人都很乐意。

毕竟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每一封信上都有自己的大名,全国有多少个县?这样的诱.惑哪个文人能抵挡?

于是大家一商议,就写了一封出来。

霍凌绝明显提前做过功课,这封信是那种,国家有困难,我等文人读圣贤书,当如何如何……这种风格,也就是说,我们文人是一起的,我们携手共同安抚百姓这样,而不是把文人和百姓划到一起,我直接去倡议一个县的百姓。

这种东西很微妙,但却非常有用。

因为并不是读了书就不糊涂的,很多读书人得知这些事情,很可能头脑一热,就要“为民请命”了,然后就会为了自己县的人,闹腾着他们也要享受中州一样的待遇。

这是很容易出现的一种局面,真要出现了还不好处理,而这样,就可以杜绝这种局面。

倡议书首先写了中州这边的一系列举措,然后,后头就是蚊蚤等物的危害,表示治理是必须的,但是……笔锋一转,后头算了一笔帐,比当时沈昼锦写的要详细的多。

算完帐之后就表示,国家有心无力,世上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药,之所以先选中州,是因为中州明年的气候如何如何,为防止鼠灾泛滥,只能未雨绸缪,集全国之力,避免出现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