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大清翻译官 四担白米 877 字 3个月前

呃……我也知道去皇上面前陈情相当于告雍亲王的黑状,可这关系到所有传教士的人身安全,但凡有自救的途径,我们都得试一试啊。

“如果不信任雍亲王,皇上不会把关系到社稷安危的重任交给他。而雍亲王能得到这份信任,是因为和其他皇子相比,他认真得近乎吹毛求疵,不怕得罪人,同时又很善于照顾皇上的体面。”

“您是说,在他面前,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并且,为了皇上,他不会……赶尽杀绝?”

在我们心惊胆战时,杨大人吃的满嘴都是油,眯成两道线的眼睛里精光一闪,“看来你不太明白,那我给你举个例子吧。康熙四十八年,四贝勒刚封为雍亲王,恰逢黄河水灾,河南山东两省受灾严重,皇上将赈灾的任务交给了他,但当时国库空虚,要钱没钱要粮没粮,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他从国库账本上拉出一个借款人名单,亲自佩刀,带着征讨过噶尔丹的正红旗大兵,一户一户地讨要还款,逼得体面了一辈子的老大臣上吊,一干皇子、王爷到前门大街变卖家当,可当时皇上病着,没人敢去告状。等皇上病愈,灾民得以安置妥当,山东、河南两府的地方官连上数道奏着,表达百姓们的感念之情,还说百姓自发在泰山为皇上塑像修庙,祈求皇上福寿绵长。皇上龙颜大悦,当着一众告状的皇亲国戚的面儿说:老四办事儿有分寸。”

“……”这父子俩提前排好戏了吧?

沉默了片刻,杨猛忽然话锋一转:“我是说,物极必反,天主教的势力该收一收了。”

我和郎世宁对望一眼,在彼此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

临走之前,他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说真的,出本游记吧,我保你大卖!”

我没有应他,只是看向那座观音钟,杨大人却笑道:“下次再调吧。”

然后他压低声音在我耳边道:“你和他们不一样,秋官,别绑的太死了。”

从他家离开后,我们在夜色中往东堂赶。

郎世宁问我:“皇上是仁慈的明君,他曾亲口说过要改信天主教,还曾承诺让大清的百姓都信天主教,雍亲王是他的儿子,难道儿子敢违背父亲的意愿吗?杨大人说他善于照顾皇上的体面,可我们都是获得了皇上的准许才来北京的,还有很多传教士不惜背弃教廷,专门为皇上服务,他将这么严重的罪责加诸到我们身上,难道不是给皇帝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