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子的小脑袋,又慢慢的支楞了起来,从桌子边露出一对大眼睛,眼巴巴的等着听。

文雅道讲的并不算绘声绘色,但他声音温雅,听起来还是蛮好听的,“说有一个告老还乡的官员,名叫刘元普,为人极好,仗义疏财,广行善事,远近闻名……但他却没有儿女。有一天,有一妇人,带着儿子过来,只说夫君是他至交好友,如今去世了,怕寡妻孤儿无依无靠,前来投奔,刘元普听着他们一报名字,根本不认得,拆了他的信一看,却是空无一字。刘元普十分奇怪,然后转念一想,你猜怎么着?”

团子积极参与:“是泡了药水的信!放进水里一泡就有字了!”

文雅道还窒了窒:“那倒不是……刘元普一想,就明白了,原来这人,根本不认识他,只是孤苦无依,又闻他义善之名,所以万不得已,才求上门来,托付妻儿。于是刘元普便放下信道,我与李兄确实是至交好友,本来还想再得相会,不想他竟作古,可怜可叹……然后就多番照顾那母子二人,认其子为侄,还为那人治丧……”

其实这是三言二拍里头的故事,但一被他加上他们亲耳听到之类的前缀,米宝就格外有参与感,听的津津有味。

文雅道就一个接一个的讲。

不一会儿,上官星迢和文寻蹊也都过来了,三人都坐在桌边听故事。

文雅道起先讲的都是一些浅显有趣的小故事,但随讲着,就感觉到了团子的喜好,开始讲一些建功立业的故事。

这一类的小故事很合团子的脾胃,听的很入迷,也忘了他是敌人了,每天一醒了就过来听。

沈老爷子也用差不多的招数忽悠过团子,自然明白他在搞什么,但既然团子想听,他也就没阻止,只时不时的也过来听听。

文雅道也算是寓教于乐,一边讲,一边还教给三个孩子一些道理。

团子有一颗中二之魂,道理比他讲的还溜,几个人处的还挺和谐的。

唐明麒他们也跟文寻蹊处的不错,文寻蹊不过六岁多,已经读完了四书,几人偶尔还交流一下课业,感觉他学的还挺扎实的。

所以唐明麒私下还跟妹妹说,这个人看起来很会教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