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 彼时时下讲究的为官者, 德行甚重于才行。

彼时的赵潜接到了两个候选人。

一个是闻名十里八乡的大孝子。

殷勤、周全、孝心感天动地多年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甚至在当地留下了“割血喂母”的佳话。

一个是小有名声的才子,作诗作画在那城镇的先生看来极具灵气,对事情看法也非常别具一格、有见地。

并且曾想出过法子为县里避洪做了大贡献,只是为人有些自视甚高、恃才傲物。

当然,以上都是赵潜明面询欢迎加入依五而尔齐伍耳巴一每日看文问、暗地走访了许多人得出的结论,包括官员、当地大儒、两人的邻居街坊……

若是叫慕姝这样的现代人来看,是不太能理解当下对“孝道”重视到了病态的地步的。

因为这样对比鲜明的两个人,选人做官诶,还用思考选谁么?

大孝子应该登上年底感动大慕十大人物,给他颁发一个锦旗荣誉,再安排大夫帮他母亲治病,给他提供读书条件或是营生活计。

才子小小年纪就有见地,扎根基层,脑子灵活,还有大功,为避洪做贡献就相当于救人。

救了许多人与孝顺母亲相比,一人与多人,孰轻孰重?

他救的是别人的父母,是别人的子女,是别的家庭。

至少从大局来说,才子所涉更广。

但是大慕极重孝道,赵潜当年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了大孝子。

然后大孝子入朝为官多年,最出名的还是“割血喂母”的传说,母亲去世后,他披麻戴孝了三年,并且至今不食荤腥。

他的全部政绩,就是“孝顺”。

吏部尚书说,这么多年来,他悉心反思,才琢磨出什么样的官员是大慕要的。

五年后,他起了心思突然想起当年的那名才子。

发现那名才子在后来还是受到了察举,有别的官员察举他做了官。

五年过去,才子入朝为官不过三年,但在当地的政绩斐然,年年上涨。

时至今日,已经是一方大员,官拜四品,是颖阳郡的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