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这朝廷怎么突然这么好?给我们免费读书?娘,张秀才才是一个秀才,但他开私塾、平日帮人写信、算账,能赚不少钱哩,我至少也要考个秀才!”

“老天有眼,女帝万岁!”

……

这是民间百姓的真实心声。

而随着大慕修好了水泥路,郡县风貌焕然一新。

有许多人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

走出去,经商,赚钱。

“我王铁柱今日在此招募,有没有兄弟愿意跟着我出去干商队的?我跟着县上的李老爷跑了五年,有经验有技术有人脉,如今朝廷大力扶持经商,兄弟们跟着我干绝对赚大钱。”

“咱们赚了钱就能靠自己娶娘子,让父母住上大宅子,回头回乡里来捐私塾,让我们子孙后代在义务教育之后还能继续读书!”

“乡亲们,我在玉梁山开了家马桶厂,有没有愿意进工厂当工人的?一天只要工作四个时辰,不限男女,包吃包住,工钱一个月三两银子!要去的来报名啊!”

“老哥,我表姐在镇上开了家火锅店,在招工,你家小哥儿不是没事干?我和你关系好,特意给你留了个位置。”

……

这些人中,有部分是见识到了商机,有部分是慕姝派出去鼓动人心的,有部分是跟风的。

但时代造就机遇。

就像大家都爱说,华国的九十年代,只要你有胆子敢下海,干点什么都赚钱。

站在风口上,一头猪都能飞。

慕姝自信,不会让这些第一批响应国家号召的人赚不到钱。

事实也是如此。

短短两年,大慕的百姓们,不知不觉之中,后知后觉,恍然大悟。

这日子,怎么就突然过得这么红火了?

再也不担心饿肚子,红薯、玉米、土豆只要种一样,就能填饱肚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