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苏培盛是打小就陪在四阿哥身边的人,知道自己爷不痛快,想逗主子开心又没法子,只得默默地陪着四阿哥走。正走着呢,看前面围着一堆人甚是热闹,原来是猜灯谜的。

“爷,要不看看去?”苏培盛笑问。胤禛点点头,便和苏培盛上得前去。

宝珠一行人很快到了约好的地点,刚停下不一会,便见一群人簇拥着两个姑娘也走了过来。有下人上前打招呼,原来是马佳家的大姑娘来了。马佳家大姑娘芳名云如,今年一十六岁。

看得出今天云如是精心打扮过的,一身浅蓝缠枝花的旗装,乌发簪了浅粉的花,好个清秀佳人!宝珠偷眼瞧了下二哥,看样子似乎也很满意呢。

双方上前见礼,原来马佳家这边同来的还有云如的二哥和表妹。表妹名叫蕊珠,十二、三岁的样子,一身淡红的旗装更显得活泼俏丽。

宝珠人小还好点,云如和蕊珠却算得上大姑娘了,虽然今儿元宵节不用太讲究,可男女有别还是要讲究一下的,几个兄长便走在前头,三个小姑娘和丫鬟们便走在后面。

三个小姑娘倒也有话说,特别蕊珠是个话多的,又和宝珠的名字里都带了个“珠”字,更觉投缘了。

一行人一路说说笑笑,好不开心自在。正走着,宝珠见前面有一热闹处,正是猜灯谜的,想着猜谜赢灯笼的事,便招呼着两位姑娘上前看看去。那边富昌他们见宝珠几个停下,也走了过去。

这是个卖灯笼的摊子,挂了个“灯笼张”的招牌,摊子周围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有圆形灯,方形灯,更有宫灯,走马灯,有纸灯还有纱灯,真是琳琅满目。每个灯笼上贴着灯谜,猜中灯谜灯笼白送,猜不中又想要灯笼只有花钱买喽。这些灯笼倒是制作精美,吸引了不少人在看。

此时被围在摊子正中的是一个少年和一位老者。

“小公子才高学深,老朽佩服。”那老者对少年拱手道。少年微微点点头,道一声:“不敢当。”

宝珠看那少年有些面熟,仿佛在哪见过。富昌他们一见却已认出,这不是四阿哥胤禛嘛。哥几个忙向四阿哥行礼。

胤禛这时已看到他们几个,朝他们摆摆手,富昌几人已明白这是四阿哥不欲暴露身份,几人只是拱手行礼并未出声。

宝珠见了只道是哥哥们认识的人,再看少年气度不凡,想来也是非富即贵,不知是哪家的小公子哥儿。

原来四阿哥胤禛带着苏培盛在街上闲逛,到这灯笼摊着看有灯笼猜,一时兴起,便猜开了灯谜。没想到一会功夫把挂着的灯笼猜出了大半。

这下伙计不乐意了,你一个人都猜光了,我买卖还怎么做了,拿灯笼下来不高兴不说,还说不能再猜了。

苏培盛一看也不乐意了,心想,难得爷高兴,你给几个破灯笼算什么呀,还不让猜了,便出言训斥了伙计几句。这下惊动了在案旁写灯谜的老者。

老者姓张,是灯笼摊子的主人。这灯笼是他家祖传的手艺,如今在京城也开了间不大不小的灯笼铺子,每年元宵节支个摊子猜灯谜,也是祖上流传下来的习惯。

老者得知眼前的小公子猜出了大半的灯谜,又见他气度出众,怕也是有来历的,便笑道:“伙计不懂事儿,这是公子应得的。”忙令伙计快把灯笼取下来。

胤禛本也是一时兴起,如今猜了灯谜赢了灯笼,心中那股郁闷也解了不少,便笑了笑没再多说。

因看到富昌他们几个,便与苏培盛耳语几句,向富昌几人摆手后离开了。

苏培盛上前对富昌、宝珠几人说道:“爷说他得的灯笼,诸位要是喜欢,挑几个把玩。”富昌忙拱手道谢。苏培盛寒暄一下,扔下银子给摊主,忙跟上主子也离开了。

宝珠心道,这小公子哥儿不错,学问高,人也大方。宝珠也不客气,挑了自己喜欢的一盏嫦娥奔月的灯笼,让伙计拿了下来,又给云如和蕊珠各挑了一盏拿了下来。

宝珠拿着灯笼给五格看,“这灯笼做得倒是真精致。”又问五格:“刚刚那小公子哥儿是谁呀?”

“什么小公子哥儿?”五格道,“那是四阿哥。”

“四阿哥?”宝珠惊道。

“去年你也见过的,仲秋节的时候,你不记得了?”

怪不得觉得面熟,那回赏桂花可不是见过的。只是那回宝珠被一记“乌喇那拉”大雷劈得是外焦里嫩,没心思记别的了,如今回想起来是见过的。

原来少年雍正是这个样子的,口口群每日更新衣无贰尔七五贰八一再回想那人样子,虽不算是什么大帅哥,倒也身姿挺拔,不算难看。宝珠想起自己现在的身份,又怕真与那雍正有了什么牵扯,不由蹙了蹙眉,手里的灯笼似乎也变得烫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