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页

陌上归 胡马川穹 966 字 5个月前

这位大婶虽然秉承一股好意,但是双眼却滴溜溜的乱转。周里看了心中自然有些不喜,但却不好拒绝。

就笑着推辞道:“我这常年在外,家里全靠刘婶儿热心帮着看护。只是我这个媳妇儿从小身子就弱,那几天忙里忙外的还没觉察,一松懈下来就感冒发烧病了好几天。我这不紧赶着熬一点粥,只可惜她一点胃口都没有,我正着急上火呢!”

刘婶儿低眼一看,那小院子的藤萝架下正坐着一人,一条厚厚的毛毯将人裹得紧紧的,只露出一张巴掌大的雪白小脸,看着就让人心疼不已。

她忙一拍大腿道:“咱首都就是这样,每到过年的时候就要冷一阵热一阵。你先别着急,等我回家后拿陈年的酸萝卜切丝儿,大火熬制一碗汤。喝了之后再捂着厚被子出一身大汗,比吃药打针都见好。”

贺秋秋听见周里胡诌自己生病,这个一向精明的刘婶儿就顺势攀岩而上。这些老首都人天性热情是不假,但见天儿的看人家院子里有没有点灯就有些过了。

她知道周里性情清静寡淡,一向不爱理会这些人,忙抬起头,装作虚弱的样子问道:“是刘婶儿过来了吗?可真是不巧,从早上起我就上吐下泻,竟没有个清静的时候,看来我这个小地方来的跟首都真是水土不合呢。”

刘婶儿虽然市侩,但这双眼睛自然不是瞎的,见贺秋秋礼数周到的要起身,忙笑道:“看这姑娘说话真是讨人喜欢,你们文化人身子自然娇弱,换一个地处就不能适应。其实只要习惯了咱们还舍不得离开呢!”

她边说边热情地比划,“生病了光喝粥不行,身上没力气。况且男人家家的做的来什么饭,我看那粥都没有熬稠。等我回家去给你熬老酸萝卜汤,半个小时就得。你喝了之后老老实实的睡一觉,明天早上起来身子就会松快。”

等人风风火火的出了院子,周里和贺秋秋面面相觑。

一阵小风吹来,周里才后知后觉地查看着手中被人嫌弃的瘦肉粥。贺秋秋闷着脑袋子直笑,难得看见这人被一个文化不高的老大婶怼得哑口无言。

刘婶儿真是一个行动派,一会儿就把老酸萝卜汤端来了。

贺秋秋本来是怕邻居们说自己和周里哥借着新婚胡天胡地几天不出门,这才没法子装病。谁想到这位刘婶当了真,不过这老酸萝卜汤用大海碗盛着,少少的铺成了几根雪白的面条,上面撒了翠绿色的葱花,气味浓烈芳香诱人垂涎三尺。

本来没什么胃口的贺秋秋就着这道汤水吃了两个馒头,觉得身上的力气一下子就恢复了。

刘婶看得眉开眼笑,说自己这是自己祖传的老秘方,丁点儿小毛病一下子就好了。她坐在小杌子上东拉西扯老半天,就是不说回去的话。

贺秋秋看了一眼放在一旁喝得精光的大海碗,忙扬声叫周里从屋子拿几盒上海产的点心过来。

刘婶笑嘻嘻地接过去,终于下定决心道:“你这个姑娘我一看就面相善,是个通透人,比你当家的好说话,我就打开天窗直说好了。我知道你们两夫妻都是国家干部,应该是挣大钱的人。”

想来觉得自己的要求有些过分刘婶扭捏道:“我们家有三个孩子,两个小的都在读书,大的这个是个儿子,今年也要娶媳妇了,正是打饥荒的时候。我们老两口手里只有这套祖上传下来的老房子,就想把这边的两间厢房卖几个钱,把大儿子的婚事操办了再说。只是这个院墙挨着你家院墙,所以想先跟你打个招呼。”

周里毕竟在这个地方住了好几年,对周围的情况也有些了解,闻言不满道:“你那两间厢房几乎要垮了,平日里只堆一些杂物。而且那个所谓的院子说实话只是一个小巷道,离我这边的院墙只有半米宽,有谁愿意当这个冤大头啊?”

被人戳穿老底,刘婶不好意思道:“房子虽然差,但是人家买了就可以把户口迁过来。再说这里离实验小学很近,说起来是正经的学区房。我听居委会的人说,有个外地人到处打听,根本就不计较房子的好坏,就是想买这种房子给自家孩子读书用。”

贺秋秋拿了一张纸巾慢慢地擦着嘴上的油水,心底却在飞快的打转。

想了一会儿,她拉着刘婶的手道:“你看本来这个忙我们应该是帮的,但我俩都是爱清静的人,要是冷不丁有这么一户外地人插在中间住着,一天到晚地吵吵闹闹,我们也觉得不安宁。你要是实在想卖的话,不如就卖给我们家,当然价钱一定要优惠一点。”

刘婶本来是过来跟这户人家提前打个招呼,没想到人家嫌麻烦,干脆就打算把这闲置的两间厢房买过来,真真是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看着年轻轻的小两口竟然这么有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