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页

陌上归 胡马川穹 923 字 5个月前

原来这件事竟然是真的,刘玉梅激动得电话都没有拿稳啪的一声就掉在了地上,再拿起来时那边就传来一阵忙音,她也就没有打过去继续追问接下来的情况。心想寒冬腊月这么冷的天,一个半大的孩子沉入冰面下,生还的希望几乎等于零,那孩子实在是太过可惜了。

在那头说话的熟人听见电话突然中断了,一时还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心想这位刘老师看着和和气气的,怎么问了一大堆的问题就是不不询问一下孩子的近况呢?

刘玉梅在家里仔细地合计了一下,换了一身黑色显得庄重的衣服,临出门时又把脸上的淡妆卸下,这才急急忙忙的往外走。

建南一中校长张明远的家离学校不远,步行穿过两条街就到了。这会儿已经临近饭点,一大家子正围坐在一起准备吃饭。见门开了后,刘玉梅换了一副有些悲戚的面容低声道:“张校长,我刚刚接到消息,我们班上有个孩子出事了。我特地赶来向您汇报一下具体的情况……”

张明远的脸色越来越严肃,还不等刘玉梅说完就问道:“消息确实吗,建南日报的采访团马上就要过来吗?”

刘玉梅双眼泛红声音带了一丝哽咽,连连点头道:“消息很属实,这个报社的熟人是我从前教过的一位学生的家长。他亲自给我打电话来说的这个事情,还跟我要第一手的采访资料。看那个意思,就是想跟着我一路去采访一下鲍刚的父母。我不敢做主,所以接到消息后就立刻找您来了!”

刘玉梅拿着白色的手绢拭着眼角的泪水,想了一下继续道:“我那位熟人还说眼下全国正在开展立标兵树新风的活动,到处都在争先报道这样的典型。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先进事迹,一个才十四五岁的孩子,竟然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恐惧留给了自己,这是一种值得诗人讴歌的高尚情操。”

张明远一时间倒没有想这么多,他深深地望了一眼刘玉梅,回头拿了一件外套戴上围巾,一边大步往外走一边严肃道:“建南日报采访团的事情先不要着急,你那个熟人那里也别忙着去通知。我的车在外面,你在一旁带路,我们现在马上到那个孩子家里去看看具体情况再说!”

刘玉梅一时间就有些慌乱,她虽然教过鲍刚,但在建南一中初三级三班并不算一个很起眼的孩子,并不知道其家庭住址具体在哪里。好在还记得他们家住在某某军区的家属大院里,到时候过去打听就知道了。

跟随着路人的指点,刘玉梅和张明远顺利的找到了鲍家,刚一拐过墙角就见院子门口堆放着几个花圈。刘玉梅心头一喜这件事果然是真的,一张秀美的面上更见哀容。她红着眼圈取了两朵小白花,一朵自己戴在头上,另一朵递给了身后的张明远。

张明远接过小白花拿在手里,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知为什么,他总感觉到哪里有些不对劲。

屋子里的人听见动静迎出来了,看形容应该就是鲍刚的爸爸妈妈。特别是鲍爸爸双眼红肿一脸的感动莫名,抓着张明远的手激动道:“没想到这点事还惊动老师们,这大过年的你们还过来一趟,真是太感谢了!”

张明远心头越发怪异了,只好拉着手喃喃道:“应该的,应该的……”

刘玉梅倒是没有觉察到什么异常,她拿着白手绢小声的哭了一会儿,才拉着鲍妈妈的手言辞恳切地道:“虽然说这些话有些不合时宜,但我还是得谢谢你们给国家和党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孩子,有这么高的觉悟舍己救人。我们虽然是他的老师,但是真的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的事情。实在是你们以身作则的教育,才教出了这样朴实的孩子。”

鲍妈妈显然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农村妇女,一时间也听不懂刘玉梅在说什么,就和丈夫面面相觑地望了一眼。

刘玉梅的眼泪噗噗地往下掉,声音也越发哽咽,“……鲍刚这回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落水的孩子虽然被救起来了,但是鲍刚同学却永远地留在了冰冷的河水里。”

刘玉梅似乎难过得头都抬不起来,自然就没有看到对面两人脸上越发怪异的表情,“我听说他为了救落水的孩子,一直坚持站在水下面,双手被尖利的冰锋割破了,鲜血染红了很大一块水面。他的这种精神连我这个当老师的都自愧不如,他的这种行为是值得我们大力学习和表扬的。”

鲍爸爸明显是一个老实人,虽然在部队里当了多年的后勤司务长,但还是不怎么会说话,闻言吭吭哧哧地道:“不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