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却做豁然之态,继续问:“另一位呢?”

赵来脸上的神色稍稍严肃了几分:“据说乃是曾经跟随魏大将军北上出征的士卒,因为作战勇猛,得此官爵。”

霍光为之颔首,又道:“对待这样的有功之人,怎么能失礼呢?待此二人到了易县,我便操持摆酒,为他们接风,也请功曹和县令务必赏脸——”

赵来素日里是个极为圆滑的性子,先前在霍光面前表露情绪,实则是为了向他显示自己的亲近,此时闻言,自无不应之理。

同为门下五吏,何必刚见面就与之结仇?

只是……

他脸上流露出几分揶揄:“县令可是治谷梁的,却不知见了董生的弟子,能否与之相谈甚欢了。”

霍光但笑不语。

……

彼时刘彻正与魏不疑同行赶路,越是临近易县,表兄弟二人脸上的神情便越是轻松起来。

“说起来,上次与子孟(霍光)和子孺(张安世)相见,还是年前的事情了。”

在信息不通的时代,亲友之间一旦分别,或许就再难相见了。

刘彻满十三岁之后,便奏请皇帝离宫前往民间行走,见一见底层的疾苦,了解赋税的征收,真正的以一个平常百姓的身份去感受这个时代。

皇帝闻言为之一怔,然而短暂的怔楞之后,他很快便拍案决定,不无动容的应允了此事:“好。”

我的伢懂事的让人心疼!

如果这孩子无缘大位,当然可以做温室里的花朵,可他总有一日要君临天下,有这样的心气走出宫廷,切身处地的去经历这个时代,是相当难得的,他又有什么理由拒绝?

不只是刘彻,连同他的三个伴读,皇帝也一起丢出去了。

亲儿子朕都舍得,你们又有什么好舍不得的?

又亲自给儿子划定了地方。

“据儿,你就去左扶风做个县令,感受一下民间疾苦吧。”

刘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