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葳郑重的向嬴政一拜,道:“大周若要出关东向,则必经郑国,而郑国虽国土不如周国辽阔,人口不如周国众多,却占据了地势之利,再有当世名将卫钊守关,兼之以列国援拗,始终都是阻挡在周国面前的一块顽石,我有一计,或许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嬴政听云葳阐述了当下郑国内部的局势,又听了她的计划,虽然觉得郑国皇室好像不怎么聪明的样子,但整套计划的可行性却还是很高的。

最要紧的是,整套计划并不需要很高的初期成本,周国这边只需要稍稍做出配合的姿态,而真正去往郑国,游走在刀锋丛林之间、纵横捭阖的,却是云葳。

说的冷酷一些,若此计可以成功,那自然是极大的好事。

若是失败,死的也只会是云葳,并不会损失其他。

嬴政可以选择全盘接纳这个计划,因为他并不会因此损失什么。

云葳也并不觉得他会有什么理由拒绝自己的提议,理由跟先前所说一样——即便失败,他也不会损失什么。

然而真正令她诧异的是,面前这位年轻的储君在短暂的思忖之后,语气温和且从容的告诉她:“我可以给你提供一封用以说服他人的书信,并且在书信中做出一些承诺。同时……”

他沉吟几瞬之后,道:“口舌之争,并非是墨家弟子的专长,还是找一位纵横家的人,随从都尉同往吧。彼此一处,也可有个照应。”

云葳心下不无惊诧之意,回神之后,为之拜服:“殿下有这样的胸襟和如此周全的考量,蔡国太子和他的侧妃有幸往来周国,的确是他们的荣幸。”

……

公孙仪此时还在李家跟李炎夫唱妇随(不是),却骤然间得到了东宫侍从的前来拜访。

对方体贴的为他准备好了行装,同时将皇太子殿下的安排告知于他——去吧,去郑国去拨弄风云吧。

你的美丽孤终究无法留在身边,如果你能在郑国绽放,也许也是孤的荣光。

虽然原话并非如此,但是领会精神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