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钊见他情绪有些失控,赶忙将人搀扶到上首去落座:“您且在这儿歇着,剩下的,便叫孩儿来审吧!”

皇帝无力的瘫坐在龙椅上,怔然的点了点头。

严钊见状,这才到朱允炆面前去,代皇帝继续发问:“太子因何亡故,享寿几何?”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朱允炆哪里还有继续隐瞒的必要?

便也都一五一十的说了。

严钊又问:“如此说来,待到东宫薨逝之后,你便成了皇太孙?待到皇爷驾崩,你又承继遗诏,登基称帝?”

朱允炆小心翼翼道:“正是如此。”

严钊道:“彼时你年纪尚轻,顾命大臣都有谁?”

朱允炆犹豫了一下,才道:“方孝孺、齐泰、黄子澄。”

莫说是皇帝,连严钊闻声之后,都不由得眉头一跳。

“怎么都是文官,却没有武将出身的老臣?”

朱允炆一时无言。

再见严钊拔刀出鞘,不得不按捺住满心苦闷,低声道:“皇爷爷晚年,武官颇有悖逆不法之人,如凉国公蓝玉,如颖国公傅友德,如宋国公冯胜等人,都先后被赐死……”

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落地,严钊听得心惊肉跳,复又逼问:“听你所言,仿佛除此之外,还有多人被赐死?”

虱子多了不怕咬,朱允炆索性老老实实的讲了:“再譬如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株连甚重,有数万之多。”

事情牵扯甚大,严钊不由得转头去看皇帝。

而皇帝又岂不为此而颇觉惊痛?

这里边的许多人,都曾经是与他并肩作战的兄弟啊!

若说是纯粹的谋反,他是不肯相信的,八成是为了叫这小子登基,迫不得已清洗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