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这次的饭菜总共有八道菜,六道小菜一道汤,米粉也是汤里自带的,顾媻看了一眼,觉得乏善可陈,完全没有自家厨子弄得好。

“你们觉得……”

忽地,顾时惜开口说话了,闵大人嘴里的米线也不嚼了,等待顾时惜发表真知灼见,分析目前情况,告诉他们会有人来救他们等等。

尹御史也大气儿不敢出,他如今看顾时惜,简直就像是再看话本子里无坚不摧总能绝处逢生的男主人公,自己肯定是斗不过顾时惜的,那么看人家发光发烫总是能也照亮自己的,尹御史心中激动。

“你们觉得,这道红烧狮子头是不是做得有点不好?”小顾大人道。

闵大人‘啊’了一声,没反应过来,但他认为小顾大人肯定有小顾大人的道理,既然他说起这个狮子头,那么自己顺着说总是没错的:“嗯……的确,我看着颜色仿佛是有些过于深了。”

尹御史看了一眼闵大人,自己也懵了一会儿,连忙跟上:“嗯,我刚才尝了一下,口味过重,像是勾芡的时候酱料放得太多,且肉质并不是很紧实,一口下去散得到处都是,可见是没有费工夫好好锤上一锤的。”

“正是正是,我府上有个厨子,是二爷在卑职微末之时就送给我的,那厨子原本便是余大人府上的,如今兜兜转转,竟是又回到了府台,真是冥冥之中仿佛自有一双手,推着我们行动似的。”小顾无聊地感慨,其实他才不相信什么无形之中冥冥之中,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正是正是啊,看来二爷是慧眼识英雄。”闵大人下意识拍着马屁。

尹御史则在思考,顾时惜这个时候提起二爷,是不是在暗示他们什么,比如,顾时惜想说,他永远站在谢尘的那一边,现在是在委婉的问他们站哪里。

尹御史思考明白后,恍然大悟,立马表示:“的确,二爷一定是开窍开得晚,如今好了,听说孝名传到长安,不少王孙贵族都说老侯爷这一脉算是有后了,起码不至于像上位侯爷那样撑不起来。”

“哦?上任侯爷?你们知道些什么?我是后来投奔侯府的,对上任侯爷完全没印象,也不认识,更没人和我讲过他的故事,只知道当年也算是闺阁女子的梦中情郎,既是年纪轻轻就当了侯爷,又是模样才情俱佳,如此之人,撑不起来侯府?”顾媻好奇,且他真的也很想知道,当初为什么哥哥会把侯府让给弟弟,且族人大多数都是没有意见的。

“这件事实在是说来话长。”尹御史率先抢答,“先老侯爷名叫谢植,娶妻便是如今的老祖宗,两人伉俪情深,外人传说也是一段佳话,只可惜死得早,为什么死的早?也没有什么阴谋,纯属身体不好,可当初谢植这个人,并无大才,整个侯府其实都是开府老侯爷和当弟弟的一起上阵打回来的,当时正值动荡时期,吐蕃来犯,匈奴未平,这俩父子,一个随先帝亲征,一个随镇南王荡平吐蕃,开河济世,共创繁华大魏,当年先帝还在的时候,可以说是镇南王最为风头大胜,跟着镇南王的扬州谢家,自然也节节攀升,这都是开府侯爷和当弟弟的功劳,哥哥平白担着一个世子的称呼,他自己也坐不稳,早死之后,为了族人和整个谢家,把爵位给弟弟,属实常理,不然如何对得起如今老侯爷背上那道至今没好透的刀伤?”

尹御史在长安,听过不少的八卦,什么宫廷内帷旧事,信手拈来,为的就是某天有人问起,自己能够从善如流的说出口。

天啊,他做到了!尹御史为自己的口才沾沾自喜,下一秒也得到了顾时惜的肯定赞扬。

“尹御史口才了得啊,一段复杂的陈年往事,居然这么几句话便说得清清楚楚,做小小御史,还是如此得罪人的差事,实在是委屈了。”顾媻叹息道,不过他也算是明白为什么连皇帝都准了。

也能说明为什么同样是王府,为什么两大王府,一个禹王,一个镇南王,如今地位天差地别,说到底一山不容二虎,当年镇南王出风头,如今禹王上位,当然要打压。

至于一直跟镇南王府交好的谢家,自然如今也疲于被指使去抓流寇、打恶仗了,为的……估计也就是消耗谢家力量,难怪老侯爷并不怎么杀生,而是收留那些流寇贼匪,真是牛逼啊!越打人越多,还用人格魅力让那些人为自己卖命,几十年下来,侯府竟是壮大了不少。

顾媻再度佩服起老侯爷来,真的,若是他,恐怕没这个本事屹立不倒,几次仗下来,上面不给军饷,还让自己私兵出征,肯定没几天就养不起兵了。

如今老侯爷要是倒了,谢尘能不能撑起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