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另一个在长安地下的泉县做县令,京城脚下的县令,原本哪怕就是个七品也比其他州郡的县令要有能耐地位得多,只可惜泉县大多数都是荣养天年退下来的高官、大太监等等,谁都不敢碰,也不能碰,做牢似的,别说是税收了,逢年过节还要去给那些大人物们拜拜,毫无大展身手之地,也就没有升迁之道。

孟大人在族中地位超然,几个儿子却是至今混得差强人意,孟大人却不能接受,好在今年开春,十年的禁考总算要结束了,孟家必须得一吐多年的冤屈,好叫其他世家看看,他们孟家绝非到此为止!

祖宗几百年,历经七个朝代的经营,如何能断在他们这一代手上?

孟大人远远看着书房微微闪烁的烛光,心中大慰,再想起自己与侯府更是紧密许多,主动留下侯府送来为谢尘铺路的棋子,日后侯府自然也要与他们孟家互帮互助。

孟大人只知自己送了一封举荐信去,捉摸着禹王哪怕天生爱才,也不会给没什么正经出身的顾时惜一个多高的位置。

大魏朝说是举荐制,可说到底也是看家世的,才能其次。

孟大人琢磨,能给顾时惜一个他们总督府的推官,已是破例。此乃掌管全省刑名之职务,正好顾时惜判案不错,多历练几年,若有机会,他也能再推。

这可是一个白身之人,落魄之家,一个小有才气的少年郎能摸到的最高位置了,本朝也就出过两个如此破格提拔之人,但那两人也都有家世,好歹出自大家族。

顾时惜与侯府,说是沾亲带故,实则早已出了五服,其曾祖父青州牧的确威赫,可那也早已作古多年,要知道官场向来是人走茶凉,不然那些从长安退下来的高官为何选在长安下面的县里荣养?还不是为了跟皇城更近,方便走动关系?

孟大人站在三子的院中驻足许久,心想或许阿玉也明白整个家族的荣辱其实都压在他一人身上,族中其他子弟都没有阿玉学得好名声好,倘若这次不能高中前三,如何洗净当初被人污蔑的耻辱?

孟大人深吸了口气,深觉三子不愧为他最宠爱的儿子,若是孟玉能够高中哪怕是探花,他们孟家也将重新开启‘半朝孟’时代,重回长安那无数官绅才子梦中都想念的权力中央。

届时更要好好给阿玉挑选门当户对的夫人。

孟大人微笑着想。!

第62章 元宵(二更)

顾媻放假这些天倒是没有闲着,初三去军中跟草包一块儿慰问将士们,给留守军中的将士们每人都发了许多团年的糕点和象征吉利的红包——红包里的钱从谢二的压岁钱中扣除。

初四顾媻跟着小江秀才去其母的墓碑处拜了拜,和小江秀才又干脆坐在江母的前头喝了些桃花酿,小江秀才开春也要下场,和顾媻说自己大约是最后一次科考了,如果中不了进士,便再不考了,从前他想要科考,是为了让母亲高兴,如今母亲看不见了,也什么都享受不了,他读不进去,大约才尽于此。

顾媻也不好劝人上进,只说了些安慰人的话,编了个故事,说他们老家那边都说状元郎的母亲下了下面后,都比寻常人受尊敬些,倘若小江秀才能够高中些功名,也算是为下面的江母集善,说不得下辈子江母投去钟鸣鼎食之家,何乐而不为呢?

小江秀才一愣,随后又喝了许多酒,再之后就跟他告假,闭门不出安心学习了。

初五顾媻领着母亲幼弟去看望在华安寺住宿学习的父亲。

顾茂君同志好似当真有那么一点点学习的天赋,很受叶空大师的喜爱。也可能叶空大师教了太多纨绔子弟和本来什么就都会的功勋子弟,骤然碰见他爹这样一个老大不小听话但勤恳的学生,登时作为老师的那点儿成就感便niao一下子起来了。

顾父当真是一面疯狂背诵小江秀才给的那些题目,一面疯狂背诵叶空大师给出的各种考试范围。

期间叶空大师不怎么赞成熬夜学习,在他的华安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基本,并且每天早上吃早餐之前,还要求顾父跟着所有和尚们一起打一套五禽戏。

如此分外规律的生活,硬是生生治好了他爹多年佝偻萎靡的气质,将这人美男子的壳子焕然一新,顾母这回去时,刚好看见顾父和一众僧人打五禽戏,一堆锃亮的大光头里,一个长发翩翩剑眉星目的成熟中年男子,怎么能不吸人眼球?

顾媻都看见母亲少女一般‘哎呀’了一声,羞答答地捏着帕子捂了捂脸,好像头一回看见自家夫君一样,怎么都有些不好意思。

顾媻惊呆了,看了母亲好一会儿,才听母亲笑容甜蜜地道:“你父亲年轻时候就这样,没想到十几年过去,竟是越发俊美了,半点儿不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