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呢?太子擅长做戏又头脑清醒,对大家都好。

太子把戏台子都搭好了,其他人只要跟着演就行。

臣子可以用“为了叫太子过上好日子”做借口公然事秦,从燕臣顺遂地转变为秦臣。不仅能继续享受带来权力的好处,还能背个忠心事主的佳名,一举两得。

朝臣和太子都享受到了实惠,何乐而不为?

总比跟着燕国一起陨落强。

众人挤眉弄眼一番,最后齐齐拱手,称赞太子大义。他们也愿跟随太子一起,努力抗击秦军。

抗击的方式就是嘴上喊口号,当个气氛组。等秦人打过来的时候——

对不起,我是文臣我不会带兵打仗,只能干看着。

或者对不起,我虽然是武将但燕国士兵太弱了,一击即溃很合理对吧?

努力抗敌是不可能抗敌的,万一真反抗狠了得罪了秦国爸爸怎么办?不成不成,燕国军队还是一个照面就溃散比较好。

燕国太子开始调遣将领了。

秦人打过来的要道上肯定不能派那种脑子耿直又忠心的将领驻守,这是故意给秦国添麻烦。

一定要派那种名声很好,但是已经和太子达成默契的聪明人去当守将。这样一来既能迅速帮助秦军破城,又能演得好像战败是正常的、守将没有放水那般。

什么你说边路其他地方挡住了秦军?那当然是因为秦军主力不在那边啦!绝对不是因为边路的将军更能打,对方就挡住了个小股部队有什么好吹嘘的?

太子细细盘算了一番,觉得自己的布置十分完美,不存在漏洞。

秦王政翻看完燕国国书,挑了挑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