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小的官也是官,有个当官的亲人在家附近,好处是非常多的。

现在暂且这样,以后再解决地方官家族壮大形成新贵族、影响基层治理的问题。

以大秦如今的状况,他们只担心各地秦吏的人身安全不能得到保证。能有家族过去协助,反而是个好事。

“幸而之前修了郑国渠,否则关中怕是找不出那么多能置换的良田。”

下田换走上田,士兵肯定不乐意。

秦王政道:

“但关中良田也有定数,到后面迟早要大规模迁人出去。”

扶苏点头:

“可以先从河洛一地开始,那里是关中门户,离得不远。”

东出函谷关就是河洛平原,即后世的河南。这里同样良田沃土无数,而且离秦地还近。

要是不考虑现实问题,其实将七国人口打散混居,是能最快同化六国之民的办法,还能摧毁六国残余的风气。

可惜这种操作根本不可行,只能梦里想想了。

现如今大秦能做的只有搜罗六国史书,不许民间私藏。这样等再过几代人,新生儿就不知六国、也对六国彻底没有归属感了。

秦王政一开始的想法是彻底销毁那些史书,扶苏觉得这样太浪费了。

谁说六国史书只能成为六国旧贵族动摇庶民的工具?他们完全可以反过来,利用史书反将一军。

扶苏把公子高叫了过来,让他去修六国史书。

公子高:“啊???”

扶苏解释道:

“你去将记载中各国君主的昏庸事迹都摘抄出来,编成书册。学史可以明智,不如就将历史作为官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吧。”

与之相对的,也要把秦国君主的英明决策也摘录一份,加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