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一半,阴嫚自己住了口,她意识到哪里不对了。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是块硬骨头。不是因为他们自己特别有骨气,而是因为他们有很多选择的余地。

你不听我的,那算了,总有其他诸侯听我的。大家都不听我的,也没关系,列国那么多、君王更替那么快,迟早能找到我的伯乐。

可是天下一统之后,情况就很不一样了,百家没了其他的备选。

大圣贤自然会坚持己见不愿妥协,但百家弟子却多是寻常人。他们还没有那么强烈的决心,总会有人愿意为了荣华富贵妥协的。

扶苏单手支颐,漫不经心地说道:

“阴嫚,治国要的不是大圣贤,而是实干的人才。”

很多圣贤经营学说非常有一套,能得千古赞誉。但是当官,就未必能当好了。

反而是汲汲营营的人,他们更适应也更适合官场。

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圣贤再好也只能当个招牌供起来,愿意为了君王的想法做出改变的那些人,哪怕他们被别人骂成是蝇营狗苟,可得到实惠的是大秦啊!

扶苏:反正被骂软骨头的是百家子弟,又不是大秦,无所谓。

阴嫚宛如醍醐灌顶。

她以前从未学过这些,因为父亲从未考虑过除了大兄之外的任何人接替王位。他们都没学过君王之道,所有对“如何当好一个王”的了解,都来自于模仿父亲。

可现在看来,父亲如今展现给他们的视角是诸侯王争霸的视角,而非天子统御天下的视角。

他们照着这个学,是要学劈叉的。真想学的话,得等父亲一统天下之后,再去模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