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那边没闹出太多幺蛾子,即便打出了李牧已死的旗号,用处也没这边大。那头的士兵多是其他将领的人马,对李牧不至于盲目崇拜。

再加上人家主将还好端端待在军营里主持大局,有谁动摇军心就直接斩杀了。一时之间震慑得士兵不敢心思浮动,士气受到的影响不算很大。

秦将见状及时调整了决策,选择和这部分赵军拖延。

反正王翦那边势如破竹,不出意外肯定能一路连胜下去。那么他们也不一定非得着急汇合,相比之下拖住这些还算能打的赵军,不给对方支援邯郸的机会更要紧一些。

这是灭赵之战,大家都分得清轻重。知道不能贪功冒进,而是要看整体战局。

王上不是糊涂人,不会因为大家表面上功劳没那么多,就克扣他们的奖赏。

秦将老神在在,一点都不着急进取,底下的士兵就更无所谓了。反正他们只要多杀点人,就能多赚点功劳,是否参与进重要城池的攻破并不受影响。

说句难听的,要是跑去攻城,结果城池率先投降了,士兵还亏了呢。这样就不能继续攒人头了,偏偏他们的军功全看人头数。

大家都对现在的现状很满意。

隔三差五开打,杀对面几人,拎着脑袋回来记录功勋。休息一段时间,继续出去拼杀。

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多来几轮,他们就能升职了。

干劲十足的秦军弄得赵国军队非常头疼,秦国拖得起,他们赵国拖不起。秦国没受灾粮草充足,赵国粮草却十分紧缺。

更何况听闻王翦那边形势一片大好,赵将非常担心对方一路打到邯郸。秦军不急着去支援,他们着急啊。

战场上越是着急越会出错,尤其是一旦倒霉碰见个出兵奇险的对手,就更容易翻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