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君臣看待一件事的视角不同,他也相信以李斯的聪明才智,给他足够的时间定能想通其中关窍。

李斯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事关己身时容易犯傻。郑国渠那次是这样的,昨日被他一吓唬,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别说现在了,历史上的李斯不也是在帝王继承人上走错一步,推了胡亥上位吗?

因为谁当皇帝对李斯自己来说太重要了,关系到他的前程、他的理想,让他很难做出完美的决策。

李斯苦思冥想了片刻,果然有了结果。抛开利益牵扯之后,以前被他忽略的地方也都浮出了水面。

是了,郑国渠这个毛病看似严重,其实对秦国来说也不见得就是弊端。

因为关中水力只是难以长期维持这么庞大的灌溉,而不是完全不可以。

此前正是急需囤积资本的时候,大秦需要更多的良田、需要关中成为大秦的第二个粮仓。如此才能在后续灭六国的时候,有更多的粮草支援。

郑国渠虽然多修了,但它也让关中拥有了更充足的良田,短期内能够产出更多的粮食。

只要这个渠可以支撑到一统天下,这笔投资就不亏。比起更大规模的粮仓对战争的作用,区区修渠的人力消耗,根本不值一提。

大不了天下一统之后再将多余的沟渠弃而不用,关中的河道也能再重新蕴养回来,不至于彻底枯竭。

事实上郑国渠在后世沿用了很多年,关中河道也没有因此就出现明显的断流情况。

而一统天下,只要短短十年就足够了。

想通这些,李斯只觉得自己真是蠢到家了。

既然王上即便知道了真相也不会缩减郑国渠规模,那他说与不说其实根本不重要。隐瞒也就隐瞒了,王上还不至于为了这点小事处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