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时,文辩也正式开始:

辩题的大意为:‘一个树身上长了瘤子,瘤子越来越大,与树共生,是该与瘤子共存亡,还是剜肉去腐。’

就这个论题,学子们开始了激烈的讨论:

“蹶瘤已与树共生,二者相安无事,何必去做多余的事儿?”

“非也非也,蹶瘤并非常物,若与之共生,只怕迟早有一日树枯命陨!”

“倘若去蹶瘤树只活一年,而共生树却活十年呢?”

“吾以为,应请医师仔细诊断后,再判断蹶瘤是否应该去除。”

……

学子们各抒己见,外头炎热的高温也无法阻挡众人的热情,有些挤不到前头的,还直接拿手拢在口边,喊的那叫一个撕心裂肺。

徐瑾瑜间或抬眼看去,随后在心里默默的叹了一口气:

看来,在古代当个读书人还得有一个好嗓门。

谁说有理不在声高?

不声高谁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徐瑾瑜摇了摇头,将手里最后一本书翻完,便准备找个合适的时候离开。

这东辰书院也忒大方了,那么多不重样的书随便看,虽然大都是些游记,名画详解之类无关紧要的东西,但还有少部分是正儿八经的启蒙,进学书籍。

大盛的文字类似与繁体字,徐瑾瑜最初在原主的记忆加持下,也读着略有些吃力,但在这一个月的“翻看”之下,已经没有阅读障碍了,真是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