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朝廷早些年就曾出现过,运输五十万石的粮食,从这段河道经过时,最终顺利抵达京城的,竟然只剩下十万石粮食。

不仅粮食物资损耗惊人,船只折损还有人员伤亡也同样骇人和心痛。

至于把这段河道运输改成走陆道运输,损耗和人员伤亡确实是能降低不少,可是走陆道就需要多绕数百里的崎岖山道,这部分运输所产生的人力物力和畜力耗费又实在是太过巨大。

这也是为什么韩彻这次,一定要折返回巩州,特意择选此处运输粮食来做实验。

巩州因靠近河道,哪怕是地方军也会有部分要做各种水战训练。官造船规模大小皆一致,质量也绝对比普通百姓家用的船只要来得更好。

韩彻既是要走河道运粮,肯定是要受过训练,经验丰富又擅长水性的懂水战军队。

同样一早就知晓韩彻是要做什么,魏团练使即便只是为着自己将士们的安全,也不可能随便分配一支队伍给韩彻。

在即将要进入到水流最湍急的那段河道时,将士头领就已经提前制定好应对计划,快速的给大家分配任务。将士们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又懂配合。在这般高素质的运输下,自然就使得韩彻他们这次的运输,在过往折损最大的河道里能毫无损伤的顺利渡过。

朝臣们听到这,就再也无法对韩彻以一成税粮为劳务费,一定要让巩州地方军来运输的事加以谴责了。

然,韩彻这时还又给大家算了一笔账。

前面韩彻所列举出来的那些损失,还几乎全都是朝廷这方面的,是朝臣们全都能看得到。可对于百姓那一块的损失,讲句很讽刺的话,别看这些朝臣们一个个时常把“爱民,为民”的话挂在嘴上,可真正关心这些百姓的,愿意去为他们想办法,并且还付出行动的又有几个呢?

韩彻也没打算跟这些人讲什么百姓生活多艰难的话,这些话是好听,但实际作用并不大。所以,他这次同样是从朝廷的利益方面去分析。

在农业为主要经济的社会里,人口就等同于财产,还是能自己不断产生效益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