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如最早期的夯土筑路,便是利用随处可得的低成本,又能持续发展的土壤,将它们夯实压制再混合石灰稳定。

到汉代时期人类又学会用黄土烧制成地板砖,坚硬程度是没法和现代的水泥路相比较。不过在没有各种重型车辆的古代,已经足够坚实耐用。

再到后来,人类学会烧制石灰。并且把石灰跟河沙,还有黏性黄土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后得到的材料,便更为坚固。

这也是时下最主要的修路方式。

恰好,安南在修路上还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安南缺什么都不会缺沙子,因为它不仅靠海,也靠江河,其中有一处河道的河沙还经多年自然沉淀。

韩彻动早在动心思想要修路时,便曾派人去查验,发现那处河道的河沙含泥量少,非常的干净,便是拿来修建房屋建筑都是极好的材料。

像之前被抓的那两个巫医还有那群劫匪,便被韩彻分配到那处河道,这些时日也挖采出一批不少的河沙。

黄土便更好办,安南到处都是,甚至可以依据修路时的进程,随取随用。

也就是说,在修路主要材料这一块,韩彻需要花钱的地方便只有购置石灰,和使得三者黏合时需要施入的灰浆技术所需的材料,糯米浆汁和杨桃藤汁。(1)

这里的杨桃藤并不是韩彻穿越前食用的那种杨桃树,而是猕猴桃的藤枝。在古代,猕猴桃作为水果食用的功能并不被重视,但是对它藤蔓汁液的使用却是时下一些匠人们的拿手本事。

比如顶顶有名的宣纸组成时的重要辅料之一,便是杨桃藤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