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页

调查后,元帝就浮出水面。在元帝还是九皇子的时候,他就怂恿包庇西南各世家大肆屯粮,炒高粮价,让粮食价格在极短时间内暴涨,赚得盆满钵满。

宰相很快就联想到京都出现流民时,沈太师曾动心思想要彻查,最终因为言官参沈凛骁殴打流民致死,使得沈太师分去心神。

后又因与蛮族开战,沈太师被逼放下西南一事,与主战派周旋。等到沈太师腾出手来,九皇子已经筹粮稳定粮价。当时先皇心思全在对付世家上,对流民本就不伤心,朝廷官员顺势压下此事,西南旱灾就这么被仓促平息,沈太师也不再过问。

九皇子为北部战事筹集的粮草,到处缺粮的情况下,他的粮草究竟是哪里来的?

北部将士吃进去的每一粒米,都染着西南百姓的鲜血!

想通这一点,宰相后背发凉。在元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已经弃大齐的半壁江山不顾。元帝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他打从心底就不相信,那个惧怕世家放弃他母妃的父皇,会为他做出怎样的努力。新帝憎恨先皇,也不爱自己的百姓,他在报复,并对此乐此不疲。

灭掉薛家的那支兵马,就是元帝借西南养出的私兵,整整四万精锐,在京都世家沉迷对付西南世家中时,元帝已然蛰伏起来,有了与世家们抗衡的能力。

元帝明明有能力挽救大齐,却更愿意看它毁在自己手上。先皇留给元帝的辅政大臣一再劝谏,最终全部死在新帝手下。元帝对世家有恨,他今天灭薛家,明天动郭家……就连皇后的娘家白家,他也没有放过。

常悟当时私下已经跟宰相联手,他收买了元帝身边的太监总管,因为元帝每次动世家,打的都是皇后白夕鸾的名头,常悟想知道元帝对白夕鸾的感情究竟到了什么地步,有没有牵制元帝的可能。

在白家被灭的第二日,太监总管脸色煞白的秘见常悟,告知他,昨晚皇后追问元帝,究竟有没有真心爱过她。

元帝掐着皇后的下巴,眉眼带笑,很是温柔的回答她。

“当然!即便你说我是鼻涕虫,让书院所有人都笑话我,我也很爱你。你放心,就算朕死了,也一定会让你陪葬的。”

常悟这才想起,原来九皇子被他们挂在嘴边的外号,是白夕鸾无意玩笑说出来的。

太监总管因为这诡异的场景吓得不轻,如果不是常悟劝说,他甚至已经不想再回宫。

可是他是否回去,结果都是一样的。他的一举一动都再元帝的监视下。当晚太监总管的头颅就被收在木盒中送去给了常悟,常悟打开盒子时,摸到木盒上的血还是温的。

元帝是个暴君,他对皇后都是如此,更别说其他人。等到京都的世家意识到大难临头的时候,他们已经无力回天,成为元帝手下一只不敢吠的狗,随时惊恐着主人的抛弃和斩杀。

不到两年,京都世家已经被元帝收拾得七七八八。元帝之所以留着常悟,不是因为他看重常悟,抑或是想要常悟效忠他。元帝对待常悟,就像看一只翻不出鱼缸的鱼,时不时捞出他身边的同伴,看他惊惧愤怒、又无可奈何的模样。

常悟对元帝策划过两次谋反,皆以失败告终。其中一次,与常悟共同谋划的郭家受到牵连,全族下狱。元帝拿捏着常悟的家人,不让他死去,常悟的绝望和挣扎,每每都能带给元帝不少乐趣。

郭奇是常悟亲手送走的,元帝没有给他选择,与斩首相比,常悟只能让郭奇死在自己的毒酒中。

等到郭奇死去,元帝才故作想起什么,告诉常悟,其实他们谋划失败,并不是因为郭奇的鲁莽。元帝下套,故意激怒了郭奇,所以他们对郭奇的埋怨,连同宰相打郭奇的那巴掌,都是错的。

常悟想起自己在郭奇临死前都给不出的好脸色,他几近崩溃,如果不是为了家人,可能已经自尽。

元帝喜欢玩弄人心,他要郭奇到死都良心不安,以为是自己之故酿成大错,悔恨地迎接死亡。

元帝喜怒无常,无差别的报复着每个人。至于沈凛骁……

营帐内,常悟与沈凛骁对视着。

西南出现□□不久,南部就借此打出了推翻暴君的旗帜。沈凛骁为南部带回沈凛骆的真正死因,他沉稳顾全大局的表现,得到了林沈两家的肯定。在林沈两家的教导帮扶下,沈凛骁很快在南部得到不小的话语权。

南部出兵,打着沈太师的旗号推翻暴君。沈凛骁的身份给了他极大的优势,他可以同时代表南部林沈两个大族,还是沈太师在这个世上唯一仅剩的血脉,顺理成章成为主将。

沈凛骁虽然还年轻,浑浑噩噩十数年。但少年家破人亡,血海深仇、寄人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