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页

太子给广岚王次子扣罪名,说其意图谋反被先行镇压。此话老皇帝自是不信,但最后权衡再三、还是没有重罚太子。

太子鲁莽杀掉广岚王府的铸剑传人是不对,但是楚太子剑象征非凡,老皇帝深知,十五年前战场失剑,至今仍是太子的一个心结。太子每每遭逢议论,心里始终挂怀,自己是楚国唯一一个,没有楚太子剑的太子。

在老皇帝眼中,即便广岚王次子真无反心,将来也未必没有反意。老皇帝高高拿起、轻轻放下,派人到广岚王跟前说了几句软话,便要将此事轻轻揭过。

广岚王虽然已经是个垂垂老朽,但是多年重权在握,哪里愿意忍下这口气。他最疼爱的次子,最钟意的铸剑传人,结果就这么莫名其妙死去。

广岚王深知次子是爱剑成痴,没有反意,如此更加痛心疾首,对太子痛恨不已。广岚王不会背叛皇帝,但心里一股怨气,确实让他有了换太子之意。

广岚王之所以能深得老皇帝信任,就是因为其顺从和中立。太子即便有错,但也是一国储君,被广岚王的人再三挤兑后,老皇帝对广岚王也心有不快。

谁的儿子谁心疼,老皇帝和广岚王怎么也没想到,他们君臣相合一辈子,临了却因为后代出现隔阂。

没有哪个皇帝是真正坦诚无疑心的,老皇帝也一样。眼见广岚王轻易拨动朝堂,有那么多人为广岚王站队反太子,老皇帝也意识到自己对这个堂伯过于信任。他还在就已经这样,若是他死了呢?太子是否能够担此重任,和广岚王府抗衡?

老皇帝一琢磨,加上太子有意对广岚王府下手,广岚王府的处境逐渐变得艰难起来。

就在君臣裂痕越来越大的时候,广岚王世子囚禁铸剑师、于労山偷造铸剑的事被人揭发。

在楚国,剑不仅是楚国人的心之所向,同样也是一把武器。皇帝允许武器到个人手中,自然会加设诸多条件。比如每个人的佩剑都会被登记、每名铸剑师都必须经过朝廷认证许可,铸剑矿被严格掌握在朝廷手中,铸剑台一经发现私建,就是杀头涉族的大罪。

楚国人追求名剑,街头随便一个黄口小儿、都知道点铸剑知识。因此,能被称为铸剑师的人,必定已是名剑出山,受朝廷认可,得百姓敬重爱戴。

铸剑师在楚国地位非同一般,世家大族邀请供养铸剑师的大有人在,可像广岚王世子这样威逼胁迫、困管囚禁却无人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