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页

这是皇帝的逆鳞,可皇帝不敢公开惹民怒。

而曝光的首卷中,太子的先生、大儒郭白,名字赫然写在第一位。

当年太子屈身拜师,不辞辛苦辗转拜在大儒郭先生门下,连同宁昭、甄芙儿三人师出同门,成为一桩美谈。

现在闹出这样的事,太子的先生都觉得惠王有冤,那么太子本人呢?太子是不是也觉得应该为惠王平反?

更有言官发现,甄芙儿外祖父的名字,也出现在第六卷 。不上不下的位置,也足够表明态度。

在皇帝没有发声前,朝中言官和大臣不敢对平冤卷发表意见。

皇帝知道自己不能让步,否则明天为惠王平冤的折子就敢摆到他眼前来。百姓往后就能更明目张胆地论议他、怀念惠王。

于是,皇帝拿东宫下手。

皇帝的想法很简单,他不能直接对郭白下手,免得刺激天下文人的情绪。但太子妃的外祖父却是个软柿子,皇帝可以拐着弯、用甄芙儿表态。

皇帝找到太后,放话商议为东宫挑人娶妃。

皇帝用的理由也合情合理,太子妃有孕、太后担心太子妃伺候照顾不好太子,安排几个人进东宫,谁也挑不出错处。

前脚才因为怀孕风光无限、得到皇帝大赞的太子妃,后脚就要被排挤与人共侍一夫,朝廷大臣们都不是傻子。

皇帝登基几十年,根基已稳,大臣们看清皇帝态度,马上就有人提出‘平冤卷’造假,要求彻查幕后传播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