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页

在青州,谁不知道顾三老爷和县令是双吃人不剩皮肉的筷子。

顾氏宗族在当地敛人家财、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又因官商勾结,致使百姓求助无门,怨声载道。他们有宰相庇护,只手遮天,如今派来的监察,竟也是顾家子弟,可想而知、百姓们有多绝望。

在今日,不仅是赵锋等人要提防试探顾瑾言的态度,当地驻军郭奇胜也带着同样的目的。

郭奇胜奉命驻守青州多年,对青州乱象心知肚明。他原是上位县令的左右手,述职期间被小人赵锋记恨,赵锋上位后,不仅将他踢出青州的生意,还故意设法百般刁难他。

郭奇胜不愿对赵锋服软,也因赵锋行事手段极端偏激,郭奇胜担心引火烧身,故多年来一直退避其锋芒,并未牵涉此乱贼一事。

得知青州乱贼之事上达圣听后,郭奇胜私下没少参赵锋折子。他本以为能够借此拉赵锋下马,岂料朝廷竟然将顾瑾言派回来了。

当年顾家因秘宝遭祸,郭奇胜虽非从贼,但也从中捞了一笔。顾瑾言跟他有仇,他日日坐卧不安,生怕顾瑾言连他也一同收拾。唯一万幸的是,朝廷对他还算信任,仍由他管控着青州兵马。顾瑾言手握调兵权,若想要剿灭乱贼,就必须跟自己合作。

只是不知,顾瑾言愿不愿意低下这个头来。

这些天,郭奇胜总会想起顾瑾言的父亲。那个儒雅文秀的顾二爷,面对大牢的严刑拷打,仍旧言语锐利,纵使满身血痕,依旧也死不画押。若非赵锋灵机一动,将其宗族找来认罪做假供、分剐了顾家,当年一事只怕未能善了。

顾瑾言小小年纪,已有其父风采。顾夫人上吊后,年仅七岁的顾瑾言就敢夜敲冤鼓,赵锋将其饿了整整两天,他一滴眼泪都没有流。

郭奇胜就想不明白,顾常睿究竟是这么想的。就算心中有愧、惊怕怨鬼上门,逢年过节多烧些纸钱不行吗?

一边偷偷苛待顾瑾言,一边又顾虑自己的名声,导致顾瑾言不受管控,最终踏上仕途路。

相爷也是,天底下能人才子众多,偏偏看好顾瑾言,还让他拜服在自己门下。

也许是这些人,生来就是天之骄子、高高在上,他们不信顾瑾言一个幼小遗孤能在自己手里翻了天。可郭奇胜是个领兵打仗的粗人,他深知斩草除根的道理,对顾瑾言持有十二万分的戒心,哪怕现在顾瑾言主动找他合作,他也是不敢信的。

经历过上辈子,顾瑾言对郭奇胜这个人有了更深的认知,这一次他没有再去接触郭奇胜,而是等着郭奇胜自己找上门。

顾瑾言先下马车,转身搀扶顾小碧。顾小碧第一次被人扶着下马车,提着裙摆不知道脚该落在哪,最终稀里糊涂地跳了下来。

顾瑾言倒是没责备她什么,只是顺手帮她拨了拨缠在发上的珠钗。

顾常睿听许印说过,见两人相处,猜出了顾小碧的身份。他还记得当年顾小碧在府里时,瘦得像根小豆芽,活倒是挺能干,就是整张脸灰扑扑的,哪里有半点美人样。

如今倒是女大十八变,里外像换了个人。难怪心高气傲的顾瑾言会去宠幸比自己还大两岁的丫鬟,甚至还有纳妾之意。

顾常睿如此在意顾小碧是有原因的。他和赵锋商议,想着若是能和顾瑾言亲上加亲,可能会事半功倍。赵锋准备将庶女下嫁,顾常睿则更属意妻子的侄女钱婉婉。钱婉婉自幼养在他府中,和顾瑾言算得上半个青梅竹马,非要攀亲,喊一声‘表哥’也是够得上的,可比赵锋庶女有优势得多。

不怪顾常睿自信,他自认对顾瑾言虽有所苛待,但顾瑾言是他养大的。他送顾瑾言和自己儿子上同一个学堂,对外给足他面子,连他进京赶考、都给了些许盘缠。

至于他做的这些,是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内外虚伪了点……什么克扣顾瑾言衣食,打骂羞辱顾瑾言,故意引导、任由府内人轻贱他,这些都不过是些无关痛痒的小事罢了。没有他的严厉教导,顾瑾言能有今天吗?

就算他二哥从棺材板底下活过来教,只怕也教不出一个状元来。

顾常睿只怪自己夫人太过溺爱独子,打从顾瑾言中举后他就一直在想,若是把儿子像对顾瑾言一样教导,这状元郎花落谁家还不一定呢。

他儿子自小就比顾瑾言聪明得多,何至于连个秀才都考不上。

自从顾常睿从许印口中得知顾瑾言有所松动,早就挺直了腰板,连带在赵锋面前,都强势了不少。

顾常睿越想心里越不平衡,对顾瑾言的笑脸也没能维持太久。

他端着长辈的姿态,指着顾小碧对顾瑾言问话道:“谨言,这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