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页

“火场外围东、西、北三面六个里坊全都封闭,一坊一坊地仔细搜过了,一无所获。设卡清场的将士严查十四处路口,明渠东西两端,沿水道搜监,也不曾见任何可疑情形。过去半个时辰里,离开此地的只有羽林营的刘樾一行……他们是受皇帝旨意,前来探看火势的。”

邓范“嘶”地倒抽了一口冷气。

诸葛乔也皱起了眉头。

这么说来,长乐宫便愈发可疑了。

“我现在就去求见执金吾关平,请他动用城中精干人手,暗中监控长乐宫;另外,也会连夜行文,促请丞相尽快回返。”蒋琬深深地叹了口气:“火场周边的搜检不会停,但那都是琐碎事……你们两位若无要务,且回去歇息吧!”

眼前的局面很清楚了,孙氏必有图谋,且有可能牵扯到当朝太后,而幽州边疆乃至河北、中原的局面都有可能因此丕变。

丞相将会立即回返长安,至迟明日,朝廷中枢就会作出相应的决断。但那不是东府的辅军将军和皇帝跟前的驸马都尉所能参予,两人留在这里,已然无用。

蒋琬已然忙到焦头烂额。他既这般说,邓范和诸葛乔唯有告辞离去。

两人都有心事,短短数里路,走了许久。待到章台街,诸葛乔勒马往南面丞相府,而邓范则将沿着横贯驰道一直向西,去往位于北阙的骠骑大将军府。

邓范忽然勒马,唤了诸葛乔一声:“伯松!”

“何事?”

“不瞒伯松,孙权此番遣使,本是为了向中枢禀,禀报他的下一步安排,预备求得朝廷的册封。”

“册封?”

“从去年开始,孙氏的力量便已深入三韩,并打算继续渡,渡海东征,统合海中洲岛上的倭人百国。为此,他们提前兴建足以渡海的巨舟大,大船数百艘,并筹,筹备通译、向导、粮秣物资,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投入,做不得假。我家将军在辽东、三韩也有耳目,一直以来都探查得清,清清楚楚。”

诸葛乔拨转马头:“也就是说……”

“孙权是个聪明人,当年曹刘尚,尚在对峙,他已经看出了汉家勃兴之势不可阻挡,故而弃了江东本据,直取辽东。从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放弃了统一天下的大志,所求的,只,只是异域海外的王业。这是孙氏政权自上而下早,早就确定无疑的大政,根本不可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