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页

数千人的聚集,又不是训练有素的军队,再加上诸学子们分散居住在城中各坊,路程有长有短,任务并不轻松。

所以那些负责组织的礼部官员们这会儿也是喊叫的声音嘶哑,仪容气度都大大有损。

礼部侍郎张说是今年科举的主考官,早早的便来到了礼部外廨,稍后负责将这些学子们引领到国子监外廨中。

一些杂事自然不需要张说亲自处理,他只是翻看着之后参礼的贡生名单,脑海中偶然想起一事,抬手召来吏员询问道:“广州贡士张九龄,入廨没有?”

吏员闻言后匆匆外出观望,很快便又返回来禀告道:“张九龄已经入廨,正在队列之中。”

虽然说应举的贡举人足有数千之众,但一些特殊的士子自然也能获得特殊的关注。张说闻言后便站起身来,踱步窗前向外望去,顺着吏员的指点便见到一个身长六尺、穿着一丝不苟的学子袍的士子。

对于张九龄,张说真是动了爱才之心。或许是先入为主的缘故,如今总算见到其人,一眼望去便觉得此子卓尔不群、仪容气度都远远超过了队列中的同类。

这时候,外院列队的贡士们也发现了张说的身影。这当中不乏在京学子,对京中名宿人物耳熟能详,张说在士林中的名望自然不必多说,一时间外面各种呼喊张礼部、张学士之声不绝于耳。

同在队伍中的张九龄这会儿也顺着前后同伴们的视线望过去,他自岭南远来,自然不熟悉京中人事,但对张说这个文坛宗主心中也充满了仰慕与好奇。

这一眼望去,便看到了站在堂中的张说。或是出于一份错觉与期待,张九龄只觉得张说似乎也在凝望着他,于是便远远拱手作揖,继而便见到张说在堂内微笑颔首,似乎真在回应他的见礼。

无论宿愿如何,起码当下两人名望势位都差距悬殊。出于自己的爱才之心,张说见到张九龄站在队伍中列并不显眼的位置上,便打算举手安排让其人站在队伍前列显眼位置。

可是他的手刚举到半途,却想起日前延英殿奏对时圣人对他的提点告诫,心中自是一警,举起的手便又回落下来。

诸学子们自然不知张说这一番心理活动,虽然有近睹宗师风采的惊喜,但转头又沉浸在即将参加典礼的喜悦中,同时不无好奇的打量着身边的同类。

释奠礼后,科举便正式的开考。当中竞争最激烈的进士科,每年能够及第的便是在京馆学学子与诸州贡士们。换言之,眼下身边这些同行者,不久后便都会是自己的竞争者。

诸州贡士随秋贡入京,此前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与时流接触结识,彼此间也算有些熟悉交情。

但这当中也有一个异类,那就是张九龄。张九龄虽然风采学识俱佳,但体质却有些文弱,年前生过一场病,错过了秋贡入京的日子,一直到了上巳节后才抵达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