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页

如今他府中人众,大体可以分作三类,一类是他自己主动拣选招揽的故人,诸如桓彦范之类。

这些人微时相随,忠诚度自然更高,但缺点就是资望浅薄,与李潼眼下所具有的声势颇不匹配,很难通过正常的手段在时局中加以重任。

毕竟李潼来到这个世界不过五六年的时间,再加上初期困在禁中那大半年与三年守丧的空窗期,也很难将这些故人带契到中坚时位。

另一类就是入嗣孝敬、爵封代王之后,投入到王府中的那一批。这些人主要出身江南,在傍上代王之前,也多是时局中的边缘人物。

这些人优点是听话,毕竟如果没有了代王的庇护,他们在风高浪急的时局中想要守得一份安稳也难。缺点同样明显,那就是太过保守。这一点从王方庆身上体现尤其明显,尽管已经身具高位,但却不敢有太过激进的图谋。

第三类那就是势大之后投靠过来的时流了,这些人便很难再作一个准确的归纳,既有李敬一那类心怀大图之人,也有许多落拓经年、渴于上位的失意者。

这类人如果要找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趋炎附势,有同甘之心、未必有共苦之念。凑过来的目的主要是沾光,但却并没有什么付出的觉悟。

当然这类人也有存在的价值,那就是表现活跃,善于造势从势。代王如今的声势,起码有一半是这些人给宣扬炒热起来。毕竟代王的声势越高,他们所能分享到的惠利就越大。

太阳底下并没有什么新鲜事,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初始的创业团队自然是最核心成员,如果说天使轮还要讲情分,那么后续几轮的扩张,则就是相对纯粹的利益往来了,越往后越是如此。

当然,后世的商业模式直接类比古代的皇权政治还是有些不准确,不过如今的李潼本身法礼性也还不能超越人对自身利害的权衡,二轮融资的时候遭到所谓资本的喧宾夺主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说到底,女主当国,皇权本就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就难免更加专注于自身利益的思考。

对于李敬一,李潼倒没有太大的怨忿,只是觉得对方路走窄了。本来可以靠着天使轮的情分长得福报,但偏偏并不满足于此,非要搞一些超出本分的操作。但是,老子接下来要搞的事情,你可能玩不起。

如果轻狂一点,眼下的李潼倒是可以喊上几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略作沉吟之后,李潼又对桓彦范说道:“回告李长史,后计无需彷徨,且依故事。只是我眼下不宜发声,需要他们更作张势。”

他离都这段时间,由于李敬一过于活跃,平白树立了许多本来不需要面对的对手。但也正因如此,他过去这段时间虽然不在都中,但存在感仍是杠杠的。

既然摆明了是要彼此利用,李潼便也不需要再考虑更多,索性画张大饼,让李敬一他们继续折腾,如此也能保证李潼能够对时局中人保持一定的震慑力。